阿蘭·佩雷菲特,生於1925年。法蘭西學院院士,學者,法國《費加羅報》編輯委員會主席,曾擔任過七任部長,在法國政治界和學術界都頗有影響,屬於法國傳統上博學多纔、思想敏銳、視野廣闊的一類知識分子。
1793年英國使者馬戛爾尼到訪中國,這次齣使在曆史上最大的爭論是:英國使者有沒有嚮乾隆皇帝下跪磕頭?…… 本書作者佩雷菲特從世界史的角度,將此次齣使作為東方與西方的首次撞擊來考察,於是,視野開闊瞭,可供思考的素材也就相應豐富起來。
在作者眼中,這次英國人的齣使實質意味著當時的“天下唯一的文明國傢 ”麵對“世界最強大的國傢”…… 本書以詳實的史實,有趣的細節,精彩的筆緻,揭示中西文明巨大差異和衝突。
二百年前,大英帝國從給乾隆祝壽為名嚮中國派齣瞭馬戛爾尼勛爵率領的龐大使團,英國此舉意圖同清政府談判以改善兩國的貿易,而中國方麵由於文化背景與政治觀念不同,認為英國裏仰慕中華文明纔遣使臣遠涉重洋為皇上祝壽的,這場聾子之對話尚未開始就注定失敗瞭。學術界爭論已久的馬戛爾尼覲見時是否下跪的問題並不單純是一場禮儀之爭,而是兩種文明的撞擊,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 法國作傢阿蘭·佩雷菲特先生就這一主題在1989年5月齣版瞭《停滯的帝國》一書。該書一齣版就進入暢銷書行列,半年內就售齣瞭20萬冊。
“对于他来说文学是神圣的、纯粹的、不可侵犯的、完美无缺的又伟大崇高的。” ——朵拉·迪亚曼特(Dora Diamant) 1923年卡夫卡在波罗海边的厨房里遇到朵拉。他没有再返回布拉格,而是随着朵拉去了柏林,在她的陪伴下度过了生命的最后11个月。 到了1924年的春天,卡夫卡的...
評分本书重要之处在于: 1,重述了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之行始末,打破了西方人的幻想,之前因为耶稣会修士们的信件和《马可波罗游记》中描述,中华帝国被描述成世外桃源般的国度(Xanadu),里面的统治者和子民仿佛都是智者贤人。实际上如何呢,观者自知——举个例子说就是那些替马戛...
評分 評分From http://shiyuhang.org/blog/983.html 1793年,牛年,乾隆皇帝八十二岁,也是他执掌大权的第五十八个年头,这一年世界算不上太平,法国大革命如火如荼,路易十六惨遭处决,雨果的《九三年》就是以这一年为背景。更重要的,在这一年西方同中国有了正式接触,乾隆皇帝接见...
評分丁维提将三脚望远镜充上电,以便看到远处的优美风景。“这架仪器不止一次地吓跑了大批中国人,他们把它当作一门大炮,因而觉得英国人是地球上最凶恶的民族。” --------------------------------- 度娘没查到任何资料 只能做如下考证 尼古拉·特斯拉 生日:1856年7月10日 职业...
或許一個人有自甘墮落的權利,但是一個國傢沒有。
评分內容翔實 非常有趣。|||斷斷續續三天讀完瞭。強烈推薦!Implications:固步自封與世隔絕隻能導緻落後和愚昧 這對個人也成立 因此一定要保持與世界的同步;如果書中描述屬實 十八九世紀的中國實在是麵目可憎 簡直讓我政治不正確地認為的確需要一些來自外部的改造;但是因為一個國傢或民族落後愚昧彆的所謂先進國就有權利去徵服它瞭嗎?一個國傢是否有落後愚昧的權利?我沒有得齣答案 因為就現在而言我認為最落後愚昧的國傢之一就是朝鮮瞭而我著實很希望美國去打掉金胖的傢族企業;的確直到今天中國的知識分子仍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莫名其妙優越感中 這點我自己也要反省。以前我完全沒意識到馬葛爾尼來中國的那年暴發瞭法國大革命 作者經常會插入敘述某事件發生時西方同時進行的事件 這種描述方式我非常喜歡。
评分法國氣質的漢學著作
评分法國氣質的漢學著作
评分作者眼光很毒,行文有浪漫主義的激情,導緻文末的總結思考一點也不腰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