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巴特莱特
1950年生,曾就学于剑桥、牛津和普林斯顿大学,1986年任芝加哥大学中古史教授,自1992年任圣安德鲁斯大学历史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著有《威尔士的杰拉尔德:1146—1223年》、《欧洲的形成:950-1350年的征服、殖民与文化变革》、《诺曼和安茹王朝下的英格兰:1075-1225年》、《被绞死者:中世纪圣迹、记忆及殖民主义的故事》等。
神判是一种广为流传的法律习惯,它是在常规司法程序无法运用的情况下,适用于疑难案件的一种证明形式,包括火审、水审、抽签神判、圣餐神判、苦水神判、十字架神判、司法决斗等类型。欧洲的神判源自法兰克人的习惯,并与基督教和基督教王权一道横扫欧洲,最终为改革派的神职精英阶层所废除。神判是理解中世纪社会进程和社会变革的一个关键,透过神判的微观世界,有助于对中世纪欧洲提供一种深刻和敏锐的洞察。
《中世纪神判》一书系统、简练、准确地描述了神判在欧洲自最早出现于蛮族法典,经基督教社会至近代欧美国家猎巫时期一千多年的历史。作者对中世纪欧洲的神判洞察深刻,分析到位,对于神判的起源、传播、运作、功能、规则、类型、终结以及替代性制度进行了细致深入且富有说服力的论述,尤其讨论了13世纪前后神判的终结及其原因,批评了史学界有关神判运作及衰落的理论,并提出了新的见解。就类型而言,作者主要讨论火审、水审和司法决斗,但也广泛论及了神判的各类“变种”。全书共分八章。
装帧精美~ 插图考究 还有一个感想:译者后记写的实在。我今年春的时候译过一本历史类书籍,觉得情况就像译者所说的那样 2007-12-9 20:25:46
评分学术书更多地应该看重该书所体现的学术价值,翻译当然不可能十全十美,因为一些翻译的些许错误,而否认该书的价值,感觉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现在不光是学术类的图书,文学类的也一样有这个问题。真正翻译得好的书不多。不过最主要的还是要看书的思想表达,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
评分神判•起源•宗教•仪式 ——读《中世纪神判》 作者在最后一章“进一步的思考”里将神判作为一种疑难案件的证明形式。在我看来神判不过是理性司法程序产生前的一种原始的司法仪式。在这种仪式里,一切有罪、无罪、孰是孰非都通过神判形式获得最终的肯定,无论基于神判形...
评分我很想恳请某位用贴序的方式连打三个五星的同志来给我解释一下119页上的这段话: 因此,反对神判的有力理由在12世纪被公开而巧妙地提出并争论。但说服力并非总是不能痴心妄想,而值得追问的是…… 请问,什么叫做“说服力并非总是不能痴心妄想”? 诸如此类的句子不胜枚举,...
评分装帧精美~ 插图考究 还有一个感想:译者后记写的实在。我今年春的时候译过一本历史类书籍,觉得情况就像译者所说的那样 2007-12-9 20:25:46
不知道是原文难懂还是翻译晦涩
评分乱七八糟的。。。
评分神判是早期司法活动中常见的现象,中古时代欧洲神判可谓蔚为大观,从手持烙铁走路到沉入水中,包括司法决斗什么的。实际上,英国普通法陪审团的出现,与英诺森三世反对司法神判紧密相关。司法中“神义”被抽离,则自然当以“人义”补之。
评分其中的司法决斗分析尤其好
评分不知道是原文难懂还是翻译晦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