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庆,男,1959年9月生,湖北沙市人,医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学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医学与哲学》杂志副主编、《中国科技史杂志》编委。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近现代医学史、医学社会史、医学思想史、生命伦理学史、医学人文教育比较研究等。
首先,医学史是考察医学的历史,这里包括了疾病的历史变迁、医学观念与技术的演化,因此需要对医学有基本的了解;同时,所有的医学活动都是发生在历史语境中,不熟悉历史、哲学、宗教等就难以正确地评价医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医学史是对医学的总体评述,需要有哲人的洞察力以及能鉴赏不同医学传统的情怀,需要明了医学的社会功能。最后,医学史是in the presenI,wjth the past andfor the future,学习医学史需要关注现实问题,以历史之眼光来审视现实,以未来之理想来改变现实。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從西歐和現代醫學史為主,涉及中醫的基本只有某一講的一小節,且多為常識。—2014年10月11日
评分作为一本通识教育的书无疑是很不错的一本书。 猜想:一种成熟而自洽的理论是否更不容易被突破而走向故步自封呢?中西医在草创时期都是“天人感应”那一套,但中医内部又有讲实际经验的一条路(也就是李泽厚说的实用理性),当“天人感应”的理论同经验相贯通的时候,就是“成熟”。西医却沿着体液论走向了经院化。 传统西医与文艺复兴思潮的“嫁接”造就了现代医学。 (这本书也证明了“中医治人,西医治病”的结论纯属是中医粉的臆想)
评分探索医学原本的追求,也许寻访先贤是一条捷径。现代生物医学模式倾向于重视实验室里的成果而非患者的感受,把患者当做疾病的生命容器,也丧失了当初明确的指向,成为填补对于“健康”不切实际的欲求的工具。历史让人反思,也给我们资源。
评分看来张先生把精力都用在这本书上了,剑桥插图医学史译得跟屎一样。这本书可以作为了解医学史的索引,西方医学史详情可以去看卡斯蒂廖尼的医学史。
评分通过了解医学发展史的脉络,感觉古代医学还是有很多宝藏有待发掘,包括中医在内,并非完全都是糟粕。其实只要把握好能治好病一条就足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