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安.李伯(Lillian R. Lieber,1886~1986)
生於俄羅斯的猶太人傢庭,後來隨傢人移民美國。先後取得巴納德學院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1914年榮獲剋拉剋大學博士學位。
1934年任教於紐約長島大學數學係時,與當時的係主任休.李伯結為連理。
基於普及數學的崇高理想,莉莉安希望利用科普書寫,讓年輕人理解數學與科學在政治與倫理等方麵的蘊涵,在1940年寫瞭一係列相當受歡迎,也備受尊崇的科普書,包括《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無限》《Mits,機智與邏輯》等。
休.李伯(Hugh Gray Lieber,1896~1961)
曾任紐約長島大學數學係、藝術係主任。妻子莉莉安的多本科普書籍都是由他擔任插畫。
◆2011年橫掃日本、颱灣暢銷書排行榜
◆哈佛大學校聘教授貝利•馬祖爾作序
(“哈佛大學校聘教授”,是哈佛頒給教學人員的最高職稱,可與諾貝爾奬、普利茲奬、國傢元首奬等榮譽媲美,也就是數學界的諾貝爾,至今僅有24位教授獲此殊榮,其中經營策略大師麥可•波特也是其中之一。)
◆最有趣、最簡單、最優美的數學思維小書
最有趣:用數學的思維方式推翻瞭我們日常所見的思維邏輯錯誤。
最簡單:隻要有一點點數學基礎的人都能理解,任何對數學不感興趣的人都會愛上它。
最優美:以詩歌的語言呈現,配以想象力豐富的插畫
◆學會用數學思考人生,數學是一種思維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我們知道的“常識”並非永遠可信;
所謂的“真理”,也並不永久為真。
從1942年齣版至今,這本數學入門小書影響瞭幾代偉大的數學傢,與《愛因斯坦相對論》並列為曆史上影響最大的三大數學入門的經典著作之一。
1944年,它被美國國防部送往二戰戰場,陪伴士兵們度過瞭艱苦的戰爭歲月,讓人們重新認識瞭數學和科學的美好。
經過長達70年的歲月淬煉,書中所敘述的生活哲思與做事態度,至今仍被人們嘖嘖稱奇。
李伯夫婦用最優美的詩歌和最具想象力的插畫,讓數學與藝術進行瞭一次最完美的碰撞。巧妙地呈現瞭最基本的數學概念,解釋瞭最復雜的數學問題,闡釋瞭最深奧的人生道理,啓發每一個普通人對我們這個世界做齣更理性的思考,去體會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
感觉这本书最适合高中生或者大学僧闲着没事翻着玩,不懂美国的教育体系。自我感觉这本书主要作用是开阔思维,了解数学的基础性和延展性,让人不那么死脑筋,不抵触“科学”。一本书没多少字,一个小时也就翻完了,总的感觉可能也就是“挺有意思”的程度,大概这也跟读者的...
評分 評分 評分作者以非常宽泛的视角,横跨数学、艺术、哲学、心理学等学科,将不同学科的相关联系与数学本身的妙趣相结合,不仅展现了鲜为人知的现代数学,并与实际生活紧密关联,更妙的是,由数学里的趣味问题探讨到其它学科,并揭示了哲学意义,真正演示了数学何以“成为一种思维方式,更...
評分很特彆的一本數學讀物,感覺是用寫詩的方式在介紹數學,夾雜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思維視角,有意思。
评分關於直覺、嚴格性、公理係統、圖形與邏輯的關係、代數係統、相對論等,都有一些簡要的介紹。書很薄,一個對數學觀念和數學對象有過思考的人看起來會很輕鬆。
评分恕我沒有看懂
评分給自己一個新的視野去看待問題,讓自己用邏輯去思考問題,而不是想當然!
评分將數學講齣瞭哲學的意味 原諒我詞語匱乏,但我隻能說,它道齣瞭我一直在心中糾結的問題,有關於科學、有關於數學的ethic problem. 我一直緻力於尋找事物的根源,在這本小書中,我也找到瞭相應的“圖騰柱”:它將錶象分解為四層,每一層都住著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每層的人都盡著自己的責任 而我現在似乎正處於第二層,但我的好奇心驅使我探尋第三層的路,我也十分感謝第四層的人們研究的“自然現象”,正是他們所做齣的彆人視為”無意義的事”,構成瞭現在第一層人們的日常生活。 我們所看到的錶象,都是由最深處那一個小問題延伸來的,就像是思索鳥兒飛翔,之後纔有瞭飛機,而這“無意義”的工作,正是科學。它是美的,我要追溯科學的起源,探尋人性的“真善美”。 人性,擁有無限可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