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維維安娜·澤利澤(Viviana A. Zelizer),美國當代傑齣的經濟社會學傢, 古根漢奬學金社會科學類得主,曾任美國經濟社會學學會主席,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社會學,關注經濟的文化與道德維度。她開創的“澤利澤視角”對該研究領域有著重要影響。代錶作:《道德與市場:美國人壽保險的發展》、《給無價的孩子定價:變遷中的兒童社會價值》、《金錢的社會意義》、《親密關係的購買》。
譯者簡介:
王水雄,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社會與人口學院社會學係係主任,《社會學評論》雜誌編輯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嚮為博弈論、組織理論、經濟社會學。
In this landmark book, sociologist Viviana Zelizer traces the emergence of the modern child, at once economically 'useless' and emotionally 'priceless,' from the late 1800s to the 1930s. Having established laws removing many children from the marketplace, turn-of-the-century America was discovering new, sentimental criteria to determine a child's monetary worth. The heightened emotional status of children resulted, for example, in the legal justification of children's life insurance policies and in large damages awarded by courts to their parents in the event of death. A vivid account of changing attitudes toward children, this book dramatically illustrates the limits of economic views of life that ignore the pervasive role of social, cultural, emotional, and moral factors in our marketplace world.
美国经济社会学家维维安娜·泽利泽(Viviana A. Zelizer)的著作《给无价的孩子定价:变迁中的儿童社会价值》初版于20世纪80年代,追踪1870~1930年间美国经济上“无用”但情感上“无价”的儿童的社会建构过程。该书发端于对儿童人寿保险市场的研究,因其广博且深刻的洞见,穿透...
評分 評分 評分100年来,衡量孩子价值的标准发生了根本变化:孩子不再有劳动力价值,情感价值又无限放大了。这个现象不仅发生在美国,中国也一样。作者回顾这个过程是想告诉我们:孩子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变化,改变了关于孩子劳动的社会观念,又进一步改变了孩子和家庭的经济关系。但是,我们...
孩子如何從經濟資産變成經濟負債卻情感無價
评分我覺得這本書至少解決瞭我的兩個很重要的問題:第一,孩子為什麼重要以及這種重要性在社會發展變遷中的進程和錶現。第二, 批判馬剋思主義的經濟社會理論大潮中的一員:為什麼經濟不能全然的成為決定因素。是兒童研究的重要著作,又是經濟理論研究的寶貴例證。/我看的是1985年的版本,我們國內2008年纔翻譯齣版,看起來都好像毫無違和感,23年,唉。
评分經濟社會學經典研究,同時也是曆史社會學方法的一個應用典範。
评分孩子如何從經濟資産變成經濟負債卻情感無價
评分放到現在來看,其他標價'無價'的議題來看也毫不過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