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渔,原名高照亮,诗人,学者,自由撰稿人。1973年出生于山东单县,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2000年与友人发起“下半身”诗歌运动。现居天津,主编《诗歌现场》。曾获得华语传媒年度诗人奖、柔刚诗歌奖等多项诗歌奖。朵渔编著的《最后的黑暗(朵渔诗选2009-2012)》共分七辑分别是:写小诗让人发愁、听巴赫,突然下起了雨、我羞耻故我在、冬天来了、民国、高启武传、小叙事诗等内容。
朵渔注定要无可挽回地成为一位诗人。因为他把握到了这个世界上某种被称为诗意的东西。他是时间中的诗人。他的诗歌呈现着生长着的变化,细微、迂回而逐步深入。他是一位你必须安静下来阅读的诗人。
——于坚(著名诗人)
朵渔称自己的写作是对羞耻感的某种回应,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深切责问。他坚守自由、真实的言说伦理,凝视个体内部的黑暗,尊敬个体与现实、历史之间的精神对决,并试图由此重建诗歌的悲剧意识和现代汉语的尊严。在一个崇尚轻浅、速度的时代,朵渔的写作是向下的,有重量的。他把个人际遇与历史命运相缝合,深感真相的隐匿才是更内在的现世危机,而个人常被生活大潮卷着走的无力感,又说出现代人在存在论意义上的根本困境。
——谢有顺(评论家)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还想读读朵渔更早的诗
评分还想读读朵渔更早的诗
评分弱天才,在反抗绝望,反抗虚无。当代汉语诗歌的精神标高。但是,我不会推荐给我的朋友们看,因为在读的时候几乎被其中的黑暗吞噬,走出来并不容易……
评分“下半身”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太小了。
评分诗集来自胡了了的赠书。随便翻翻,唯一感觉到内心触动的只有高启武传和几首叙事诗,从中能感受到诗人的诚恳和深情。但是其他的就算了,太多老直男的意淫,可能这么说不太好,也有可能是我真的无法体会。以后还是少读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