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

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新周刊》
出品人:
页数:376
译者:
出版时间:2014-1
价格:4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864313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八十年代
  • 新周刊
  • 文化
  • 中国
  • 怀旧
  • 历史
  • 1980s
  • 社会
  • 故乡
  • 八十年代
  • 回忆
  • 童年
  • 时代
  • 乡村
  • 生活
  • 历史
  • 情感
  • 记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以《新周刊》400期特刊为基础,重新增补了未发表的八十年代专题访谈,以及全景式的生活文化经济资料。魂在八十年代,头脑在九十年代,身体在新世纪。这是中国人的三段论。八十年代回不去了,正因为回不去,才越发地想家。灵魂,故乡,一代人的爱与怕,都纠结在一个绕不开的时空节点上,全面盘点系统整理八十年代的中国,一部属于中国 人的断代史,全新的八十年代辞典,带您重回熟悉的八十年代,采访400位八十年代的启蒙者,艺术家,企业家,学者,八十年代与80后真诚对话,重新审视一个时代与它的潜在影响,八十年代是否会成为中国人面对现实困局的新动力?

作者简介

《新周刊》,“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创办于1996年8月18日,十二年猛进,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最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新周刊》是读者眼中畅快淋漓的“观点供应商”,它始终给读者带来新鲜的撞击与概念,引导读者关注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趋势。阅读着《新周刊》成长的新锐青年,如今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

目录信息

序 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大盘点
八十年代断代史
口号里的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新一辈
1980年的乡村高考
有一种速度叫深圳 有一种环境叫蛇口
在这里,中国看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杨冠三:现在说的八十年代全说过
八十年代思想交锋史
李公明、徐友渔:八十年代思想对谈录
“ 举国体制”反思录:体育
聂卫平:本来很普通,但被宣传成什么什么了
官方有英模 民间有偶像
张海迪:我的少女时代,没有偶像只有榜样
知识分子下海
去美国留学
被计划生育改变的中国人
回到1985,让教育回到原点
刘道玉:1980-1987 年,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黄金时代
新启蒙
思想和理想共同畅销的十年.
卢跃刚:新闻媒体作为“公器”始于八十年代
钟叔河:出古人的书,为今人开路
八十年代知识青年最响亮的心跳
沈昌文:不是我们有能耐,而是当时的气氛太好
美学和八十年代,都叫“不靠谱”
李泽厚:我做了应当做的事而已
陈志武:今天,我们失去了什么
刘再复:我那时是潮流中人
文学和诗歌激情绽放的十年
北岛: 对我们这代人,只有今天
《诗刊》:一本诗歌杂志的甜蜜记忆
海子:他被简单化了
刘索拉:别无选择之后
柯云路:保持一种恒定的“落伍”
张贤亮:我什么时代都怀念
叶永烈:怎样从姓“科”转到姓“文”
程永新:那是文学杂志的黄金时代
刘硕良:助推中国人了解世界
李长声:复活《日本文学》还真不容易
像风一样自由
当代艺术狂飙突进的十年.
栗宪庭:大浪淘沙,我这一辈子都是在做沙子
高名潞:不能搬过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硬套在90后的脑袋上
黄专:历史本来就是记忆和想象的混合体
舒群:酷!这就是“理性绘画”
毛旭辉:我们这一代很特别,生活在自己的国家才会有所作为
徐冰:八十年代最奢侈,因为那时有时间
朱叶青:'85 美术新潮是虚构的
星星画会:那是破冰之旅,让后来者水到渠成
流行音乐风起云涌的十年
崔健:我们活在同一个时代的晚上
黑豹乐队:很多人听着我们的歌开始练习摇滚乐
唐朝乐队:摇滚不误国
那是流行音乐的理想年代
民谣故事:生活是黑白的,色彩在音乐中找
郭文景:我从不屈从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期待
叶小纲:当年想要的,现在都要到了
张明敏:我比后来几代人都幸运
大众影视全面自我表达的十年
爱情啊,你姓什么?
王学圻:第五代拍的是不一样的电影
田壮壮:不拍电影的10 年,挺快乐
林书锦:八十年代珠影形势大好
林汝为:那时候拍戏,什么劲都使上了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中关村进化史
1984 :中国公司元年
冯仑:该把八十年代翻篇了
八十年代商业人物志
沿海民营经济:像野草一样肆意生长
企业家成长史:是企业家,也是殉道者
赵新先:从南方制药到三九集团
吴晓波:他们是强盗型的开拓者
王志纲:民营经济一直是野生动物
李罗力:八十年代是改革艰难闯关的阶段
徐景安:改革开放二三事
燕舞广告背后的故事
1980-1989中国商业纪事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都市里的村庄
每一个梦想都有一个存在的地方
当年我们吃什么?
一边自由,一边禁忌
上海货的美好时代
清纯年代一去不返
八十年代与80 后
80后对话八十年代
附录
八十年代消失辞典
那些年我们读过的书刊
那些年我们听过的歌
1980-1989经典电视剧
1980-1989经典国产电影
1980-1989经典译制片
八十年代世界大事地图
八十年代世界文化引进中国地图
八十年代中国诗歌地图
八十年代中国新观念地图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又临春节,大量的外出人员开始返乡,这是一种对故土的思念。可身体回到故乡容易,心灵却仍在四处漂泊。何处是灵魂的回归处,《新周刊》的专题访谈——《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给了我们答案。原来我们这一代人的梦逗留在了八十年代,那种种价值观的百家齐放、那种种思想的万紫千...  

评分

细想起来这几年“八十年代”记忆热销的缘由无它,就是拥有它的这一代人终于上了年岁,有了回忆的资本。这道理如同儿时读伤痕文学和“红彤彤”故事时只是看个热闹,而大人们却每每热泪盈眶。一个年代的人有专属一个年代的G点。 《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是本彻头彻尾的“杂拌儿”...  

评分

这本书因其强烈的让人怀旧的功能让我深深入迷,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真是一本属于我的书。只是书评写得太随便,对不起本书作者了。 真的很喜欢“大学”的原始含义,虽如今它变成了权利场与名利场,也很喜欢西方大学的精髓:“独立、民主、自由、质疑、批判。”而这样美...  

评分

笔记: 1.报告文学充分发挥真实快捷反映现实生活的文体优势,在剧烈变革期的八十年代,赢得了文坛和社会的极大关注。 2.《大众电影》曾创下965万份的发行神话,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刊物,至今仍无人超越。 3.1972年,在金庸宣布封笔的时候,中国大陆还没多少人知道他和他的...  

评分

这是一本汇总讲述八十年代政治经济文化人物面貌的书籍,通过书写八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那些事件和人物,这本书既是对八十年代时代精神的一次总结,同时也是那些奋斗在八十年代的人们对自己青春起点的一次缅怀。 然而正如封新城总编在前言中所写,这只是一群流浪汉在假装自己拥...  

用户评价

评分

虽然回忆拼凑不全,但是为了这份认真,给打个五星吧,里面提到的名字几乎全部都耳熟能详,我是有多热爱八十年代啊!

评分

八十年代扫盲读物,知道了很多事件和人物的概况。如同美国的六十年代一样复杂深刻自由,却终结于一个不可说的点。图书水平就是杂志特稿的水平,中信出版社么,急功近利的代表。不过有些话还是很有启迪,单独拎出来可能会被禁吧。另外一个点是书中那些牛逼的人,不是死了,就是去了美国。

评分

16书58。八十年代,属于父辈。那时他们,风华正茂。然而时间,毕竟东去。流到今天,只是回忆。

评分

里面的文章水平参差不齐= = 有些采访很有趣 那是个太有魅力的年代 到处都是问题多多的新尝试

评分

这本的内容比九十年代那本扎实多了,莫非九十年代真的是个弃儿……一直觉得自己的气质很八十年代,明明跟它没半毛钱关系,却觉得故乡就在那儿。我想,这是一片精神上的归属地,一种精神上的朝拜。不过话虽那么说吧,全本读下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冯仑的那篇讲小时代的,居然觉得他也讲得挺在理。而且作为一个出身八十年代的人,有这种觉悟可真不容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