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新周刊》400期特刊为基础,重新增补了未发表的八十年代专题访谈,以及全景式的生活文化经济资料。魂在八十年代,头脑在九十年代,身体在新世纪。这是中国人的三段论。八十年代回不去了,正因为回不去,才越发地想家。灵魂,故乡,一代人的爱与怕,都纠结在一个绕不开的时空节点上,全面盘点系统整理八十年代的中国,一部属于中国 人的断代史,全新的八十年代辞典,带您重回熟悉的八十年代,采访400位八十年代的启蒙者,艺术家,企业家,学者,八十年代与80后真诚对话,重新审视一个时代与它的潜在影响,八十年代是否会成为中国人面对现实困局的新动力?
《新周刊》,“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创办于1996年8月18日,十二年猛进,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最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新周刊》是读者眼中畅快淋漓的“观点供应商”,它始终给读者带来新鲜的撞击与概念,引导读者关注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趋势。阅读着《新周刊》成长的新锐青年,如今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
开始喜欢这种纪实类历史文学(不知这样的称呼是否妥当)。 八十年代于我而言,是肯定没有交集的。但是生于90年代的我,依然在书中看到了很多小时候熟悉的东西,是有记忆的,算是感受到了历史,当然也有时间。 诚然,上个世纪是落后的,但是那也是有激情的,有纯真的,有理想的...
评分开始喜欢这种纪实类历史文学(不知这样的称呼是否妥当)。 八十年代于我而言,是肯定没有交集的。但是生于90年代的我,依然在书中看到了很多小时候熟悉的东西,是有记忆的,算是感受到了历史,当然也有时间。 诚然,上个世纪是落后的,但是那也是有激情的,有纯真的,有理想的...
评分我们这一代人生于八〇后,八〇年代对我们来说属于童年。但是,囿于年龄的原因,我们虽然是这个时代的亲历者,却不能算是这个时代的目睹和感受者。因为,要目睹并切身感受到时代的嬗变,一定要有足够的判断。而八〇后在当时最大也不过十岁,还不能理解他所出生的时代。...
评分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我们说,历史有时候看起来太厚重了,我们翻不动它。并且,历史很多时候还是虚假的,真实的事迹已经随风散去,只留下后人的猜测和妄断。因此,离我们很近的历史,更显得人有真实感,并且更切近我们自身。 对八十年代的青年人来说,八十年代...
评分那一代人 那一些事 ——《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变成传说 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相比,1978年以后的日子就像是一场疯狂的无法想象的科幻剧集,人们出发的时候,可能只是为了改变那难以忍耐的饥饿,可当这扇大门打开,一个崭新的更加丰富的世界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无数次想起《午夜巴黎》,同样是对纯真年代的无限怀念,但回忆都会被美化,每一个今天都曾是被无限期待的明天。可惜的是本书对于80年代的介绍比较简单,人物采访、事件统计都比较简略,越看越有重复感。
评分叙述的语调间充满病态
评分八十年代扫盲读物,知道了很多事件和人物的概况。如同美国的六十年代一样复杂深刻自由,却终结于一个不可说的点。图书水平就是杂志特稿的水平,中信出版社么,急功近利的代表。不过有些话还是很有启迪,单独拎出来可能会被禁吧。另外一个点是书中那些牛逼的人,不是死了,就是去了美国。
评分叙述的语调间充满病态
评分上世纪八十年代好,但只在记忆里好,写出来在纸面上就浅薄无力了。fyi.封面所用的照片真是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