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OpenStack基本操作係統環境的PXE自動部署 1
1.1 PXE、kickstart與preseed簡介 2
1.1.1 PXE簡介 2
1.1.2 kickstart與preseed簡介 2
1.2 PXE服務器的準備 3
1.2.1 選擇Ubuntu操作係統 3
1.2.2 Ubuntu操作係統的基本安裝與更新 3
1.3 復製Ubuntu和CentOS操作係統文件 6
1.3.1 復製Ubuntu操作係統全目錄、內核與啓動鏡像文件 6
1.3.2 復製CentOS操作係統全目錄、內核與啓動鏡像文件 7
1.4 PXE客戶端操作係統的選擇與引導過程 7
1.4.1 創建PXE客戶端導示文件 7
1.4.2 選擇安裝配置文件 8
1.5 CentOS宿主機的kickstart配置文件 9
1.6 OpenStack計算節點的主機preseed配置文件 13
1.7 常見問題與處理 25
1.8 小結 26
1.9 參考資源 26
第2章 OpenStack與網絡 27
2.1 網卡管理工具ethtool 27
2.1.1 安裝與使用ethtool 28
2.1.2 網卡子接口 29
2.1.3 網卡信息文件 30
2.1.4 OpenStack:運用網卡子接口模擬多網卡 31
2.2 網橋及網橋管理工具bridge-utils 31
2.2.1 安裝與使用bridge-utils 32
2.2.2 理解網橋的IP地址與虛擬機的IP地址 33
2.2.3 Ubuntu係統下網橋的配置文件 34
2.2.4 CentOS係統下網橋的配置文件 34
2.2.5 將虛擬機與某個網橋連接 34
2.3 虛擬局域網VLAN 35
2.3.1 VLAN協議802.1Q 35
2.3.2 接入端口與中繼端口 36
2.3.3 VLAN管理工具vconfig 36
2.4 主機多網卡靜態路由配置 38
2.5 Open vSwitch簡介與實驗 39
2.5.1 Open vSwitch簡介 39
2.5.2 安裝Open vSwitch 39
2.5.3 使用ovs-vsctl管理OVS 42
2.5.4 OVS的數據庫配置與網絡配置文件的關係 44
2.5.5 VLAN的設置及VLAN接口IP地址 45
2.5.6 OVS支持OpenFlow的SDN模式 45
2.6 構建OpenStack雲中的網絡GRE 46
2.6.1 VLAN的局限 46
2.6.2 GRE隧道在OpenStack中應用的不足 47
2.6.3 VXLAN的優勢 47
2.6.4 Open vSwitch對VXLAN的不足 47
2.7 Linux內核的VXLAN功能實驗記錄 48
2.7.1 實驗環境及目標 48
2.7.2 配置與測試VXLAN 49
2.7.3 測試與結果 51
2.8 Linux內核VXLAN與Open vSwitch的結閤 51
2.9 小結 52
2.10 參考資源 52
第3章 OpenStack nova-network多主機部署 53
3.1 nova-network多點多主機部署簡介 53
3.1.1 基礎環境準備 54
3.1.2 多點多主機nova-network安裝環境 55
3.1.3 控製節點主機A的準備工作 56
3.2 OpenStack控製服務組件安裝與配置 58
3.2.1 OpenStack控製服務組件簡介 58
3.2.2 MySQL服務器安裝與配置 59
3.2.3 RabbitMQ服務器安裝與配置 60
3.2.4 Keystone服務器安裝與配置 61
3.2.5 Glance服務器安裝與配置 70
3.2.6 Nova API節點安裝與配置 74
3.2.7 Horizon服務器安裝與配置 78
3.3 元數據及dnsmasq服務 80
3.3.1 元數據服務與代理 80
3.3.2 nova-network與dnsmasq 82
3.4 OpenStack計算節點安裝與配置 83
3.4.1 網絡及時間服務配置 83
3.4.2 配置G版的下載源 84
3.4.3 安裝軟件包 84
3.4.4 配置文件及啓動服務 84
3.4.5 驗證服務 86
3.5 創建與管理虛擬機 87
3.5.1 查看雲係統的各服務狀態 87
3.5.2 為係統租戶創建網絡 87
3.5.3 查看鏡像 88
3.5.4 查看flavor 88
3.5.5 創建管理秘鑰 89
3.5.6 創建安全組及防火牆規則 89
3.5.7 創建虛擬機 90
3.6 常見問題與處理 91
3.7 小結 95
第4章 OpenStack中小企業應用部署 96
4.1 中小企業與OpenStack 96
4.2 適於中小企業的nova-network FlatDHCP模式 97
4.3 OpenStack公共雲架構IP地址分配及流量模式 98
4.4 OpenStack企業內部應用的調整要求 98
4.4.1 nova-network的IP地址管理及流量模式 99
4.4.2 nova-network的IP地址管理及流量模式的調整 101
4.4.3 中小企業多點多主機nova-network部署 101
4.5 企業內多網段與虛擬機多網卡 102
4.6 常見問題與處理 104
4.7 小結 104
第5章 OpenStack Quantum VLAN部署模式 105
5.1 OpenStack控製服務虛擬機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 105
5.2 Quantum VLAN部署模式 107
5.3 Quantum服務與各代理間的協作關係 108
5.4 Quantum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 109
5.4.1 網絡配置 109
5.4.2 軟件包安裝 110
5.4.3 生成Quantum數據庫及Keystone服務及端點 110
5.4.4 配置文件 111
5.4.5 驗證安裝 112
5.5 網絡節點的安裝與配置 112
5.5.1 基礎操作係統準備工作 112
5.5.2 軟件包安裝及配置 114
5.5.3 Open vSwitch虛擬交換機的安裝與配置 114
5.5.4 Quantum代理的安裝與配置 116
5.5.5 驗證安裝 119
5.6 計算節點的安裝與配置 119
5.6.1 基礎操作係統準備 119
5.6.2 KVM軟件包安裝與配置 121
5.6.3 Open vSwitch軟件包安裝與配置 121
5.6.4 Quantum代理的安裝與配置 122
5.6.5 nova-compute-kvm的安裝與配置 123
5.7 Quantum VLAN網絡的創建與使用 125
5.7.1 在Quantum下創建網絡 125
5.7.2 創建外部網絡 125
5.7.3 通過命令行創建指定VLAN號碼的租戶網絡 126
5.7.4 通過Horizon創建自動分配VLAN號碼的租戶網絡 126
5.7.5 通過命令行創建租戶路由器 128
5.7.6 通過Horizon配置租戶路由器 129
5.7.7 查看網絡、子網、路由器 130
5.8 小結 131
第6章 滿足中型企業的OpenStack部署模式 132
6.1 多主機nova-network VLAN部署模式簡介 132
6.2 多主機nova-network VLAN模式安裝與配置 133
6.2.1 計算節點的VLAN組件安裝 133
6.2.2 nova.conf的配置調整 134
6.2.3 網絡交換機的調整 134
6.2.4 VLAN模式下的實踐操作 134
6.3 多主機nova-network VLAN模式在企業應用中的不足 138
6.4 多主機nova-network VLAN企業應用模式建議 140
6.5 Quantum VLAN 標準部署模式 141
6.6 Quantum VLAN標準部署模式在企業應用的不足 142
6.7 Quantum VLAN中型企業應用模式建議 143
6.8 Quantum VLAN企業應用模式相關配置調整 144
6.8.1 Quantum 服務器的配置文件調整 144
6.8.2 網絡節點相關配置文件調整 144
6.8.3 計算節點VLAN模式相關配置調整 147
6.8.4 Quantum VLAN企業應用模式下的實踐操作 148
6.9 小結 150
第7章 大型企業的OpenStack GRE部署模式 151
7.1 多命名空間技術與大型企業組織架構 151
7.2 OpenStack-Quantum GRE部署模式 153
7.3 Quantum GRE模式安裝及配置 154
7.3.1 Quantum 服務器相關配置與調整 154
7.3.2 網絡節點相關配置與服務調整 155
7.3.3 計算節點GRE模式相關配置與服務調整 160
7.4 實踐操作 162
7.4.1 創建各租戶共用的公共外部網絡 162
7.4.2 為某個租戶創建網絡、子網與路由器 163
7.4.3 為租戶增加第二個內部IP網段 166
7.4.4 為虛擬機分配一個公網IP地址 169
7.4.5 查看租戶的網絡命名空間信息 169
7.4.6 多租戶IP地址重疊 170
7.5 大型企業應用OpenStack GRE模式麵臨的問題 171
7.6 大型企業應用OpenStack GRE模式應用建議 171
7.6.1 集中式網絡服務部署結構 171
7.6.2 分布式網絡服務部署結構 172
7.7 小結 173
第8章 OpenStack捲服務——Cinder 174
8.1 Cinder的安裝與配置 174
8.1.1 在Keystone中增加Cinder用戶、服務及端點 174
8.1.2 創建Cinder數據庫 176
8.1.3 配置Cinder安裝源並更新係統 176
8.1.4 安裝Cinder軟件包 176
8.1.5 創建Cinder數據庫錶 176
8.1.6 配置/etc/cinder/api-paste.ini文件 177
8.1.7 啓動Cinder服務 178
8.1.8 驗證服務安裝 178
8.1.9 編輯相應的Cinder配置文件,使用Nexenta 179
8.1.10 nova.conf中Cinder相關的配置 180
8.2 NexentaStor簡介及安裝 180
8.2.1 Nexenta的硬件準備 180
8.2.2 Nexenta的安裝 180
8.3 Cinder操作 181
8.3.1 創建捲 181
8.3.2 創建從捲啓動的虛擬機 182
8.3.3 問題與處理 183
8.4 Cinder使用NFS後颱存儲提供捲服務 183
8.4.1 Nexenta NFS服務端設定 183
8.4.2 通過Cinder服務創建NFS服務器掛接點 184
8.4.3 配置Cinder用戶使其具備執行mount命令的權限 184
8.4.4 配置cinder.conf使用NFS驅動 185
8.5 Ceph與Cinder的集成 186
8.5.1 Ceph簡介 186
8.5.2 Ceph與Cinder集成的實驗環境 188
8.5.3 Ceph基本安裝 188
8.5.4 Ceph MON和MDS服務配置 191
8.5.5 Ceph osd00、osd01安裝及配置 191
8.5.6 客戶端掛載Ceph文件係統 194
8.5.7 使用RBD工具創建捲 194
8.6 Cinder配置後颱Ceph提供捲服務 195
8.6.1 安裝Ceph RADOS軟件 195
8.6.2 配置cinder.conf 195
8.6.3 創建與查看捲 196
8.7 掛接多個後端捲存儲 196
8.8 小結 200
8.9 參考資源 200
第9章 OpenStack中央存儲及虛擬機動態遷移 201
9.1 虛擬機NFS中央存儲模式 202
9.1.1 Nexenta的NFS服務準備 202
9.1.2 計算節點NFS客戶端的安裝與配置 203
9.2 虛擬機動態遷移 204
9.2.1 準備要求 204
9.2.2 調整libvirt服務及nova.conf的配置 205
9.2.3 動態遷移實驗 206
9.3 NFS係統的不足及pNFS的發展 207
9.3.1 NFS的不足 207
9.3.2 pNFS的發展 208
9.4 分布式文件係統MFS 208
9.4.1 MFS的架構簡介 209
9.4.2 MFS的安裝與配置 210
9.4.3 實驗環境 210
9.4.4 MFS主服務器的安裝 210
9.4.5 MFS元數據日誌服務器的安裝 213
9.4.6 MFS存儲服務器的安裝 215
9.4.7 MFS客戶端的安裝 219
9.4.8 MFS功能測試 221
9.4.9 OpenStack計算節點集成MFS中央存儲 224
9.5 小結 225
9.6 參考資源 225
第10章 OpenStack EC2接口與Quota分配 226
10.1 EC2與Euca2ools 226
10.2 EC2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 227
10.2.1 在Keystone中創建EC2用戶名與服務端點 227
10.2.2 安裝nova-cert軟件包並啓動服務 228
10.2.3 驗證安裝 228
10.3 安裝Euca2ools客戶端軟件 228
10.3.1 軟件安裝 229
10.3.2 獲得用戶的Euca2ools相關密鑰 229
10.3.3 融閤EC2與Nova的環境變量 230
10.3.4 Euca2ools的操作 230
10.4 OpenStack的資源配額 231
10.5 小結 233
第11章 OpenStack Web管理界麵與雲虛擬桌麵 234
11.1 OpenStack Web管理界麵VNC架構 234
11.2 VNC Web管理界麵的建立過程 235
11.3 nova-novncproxy的安裝與配置 236
11.3.1 nova-novncproxy的安裝 236
11.3.2 Nova API節點的nova.conf配置 236
11.3.3 計算節點的nova.conf配置 236
11.4 重負載下VNC的處理架構調整實驗 236
11.5 企業內部雲的虛擬桌麵 237
11.5.1 VNC客戶端直接連接計算節點的虛擬機 238
11.5.2 瞭解計算節點上運行的虛擬機及端口號 239
11.5.3 VNC的不足 240
11.5.4 開源、開放的虛擬桌麵協議Spice 240
11.6 小結 242
第12章 OpenStack RabbitMQ冗餘處理 243
12.1 關於RabbitMQ 243
12.2 關於Erlang 244
12.3 RabbitMQ集群特點 244
12.4 RabbitMQ磁盤節點與內存節點 245
12.5 RabbitMQ消息隊列鏡像 245
12.6 RabbitMQ集群隊列鏡像冗餘模式 246
12.7 RabbitMQ集群鏡像隊列模式配置 247
12.7.1 基本環境 247
12.7.2 修改兩颱機器的/etc/hosts主機名文件 248
12.7.3 更新RabbitMQ源 248
12.7.4 安裝rabbitmq-server 248
12.7.5 激活RabbitMQ Web管理 248
12.7.6 創建集群 250
12.7.7 增加規則創建鏡像隊列 252
12.8 RabbitMQ與OpenStack係統聯閤測試 253
12.8.1 關閉CCrabbitmqC後計算節點的log錶現 254
12.8.2 關閉CCrabbitmqC後CCrabbitmqD上的隊列錶現 256
12.8.3 重新啓動CCrabbitmqC後CCrabbitmqD上的隊列錶現 257
12.8.4 測試結果 258
12.9 小結 258
12.10 參考資源 258
第13章 OpenStack的新組件 259
13.1 OpenStack監控組件Ceilometer 259
13.2 OpenStack虛擬機定製化Heat 261
13.3 OpenStack數據庫組件Trove 262
13.4 從存儲的角度看OpenStack H版的特點 262
13.4.1 Cinder捲存儲功能強化,且支持更多商業存儲 263
13.4.2 強化瞭對Ceph作為統一的後端存儲的支持 263
13.4.3 增加瞭對GlusterFS、Sheepdog的支持 263
13.4.4 更好地支持多OpenStack雲中心架構 264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