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稿原為中國考古網刊登的對社科院考古所的考古學者的訪談,經過整理,選擇瞭董新林、何努、劉慶柱、劉一曼、仇士華、佟柱臣、王仁湘、王巍、王仲殊、袁靖、張長壽等11位學者的訪談錄,作為本書稿的內容。訪談發生於2007~2011年,其中佟柱臣先生已於2011年過世,此次訪談可能是佟先生生前最後一篇訪談。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3.5 照例是通勤打發時間的讀物。但這本編得有想法,有一綫的隊長,有管事的所長,有與學科開山不遠的老先生,還顧到瞭性彆(雖然隻有劉先生一個)。采訪者也是專業人士,問的就有針對性,有換過研究方嚮的,有專注科技的,有“半路齣傢”的,也有涉及公共考古,邊疆極限環境,中外交流…有助於打破外行人的固態眼光,感受到一代一代人從篳路藍縷到努力創新,而且留住那些官方寫作以外的細節,老中青的傳幫帶啊(比如50年思永還能哈哈大笑得動QWQ)。不費腦子,不著地的業務討論,會讓人燃一點嚮往學術的心哎。(對我個人相對重要的幾篇:何努、劉一曼、劉慶柱)
评分擔任過所長三人:王仲殊(漢唐都城宮殿、日本考古和中日交流)、劉慶柱(漢唐都城)、王巍(商周,文明探源); 科技考古一人:仇士華(C14); 新石器一人:佟柱臣; 夏商周考古三人:張長壽(張傢坡)、劉一曼(殷墟)、何努(陶寺); 遼代考古:董新林 邊疆考古:王仁湘(藏)、吳新華(疆) 劉慶柱一章可細讀,王巍的套話較多,可迅速一翻。
评分有點意義
评分3.5 照例是通勤打發時間的讀物。但這本編得有想法,有一綫的隊長,有管事的所長,有與學科開山不遠的老先生,還顧到瞭性彆(雖然隻有劉先生一個)。采訪者也是專業人士,問的就有針對性,有換過研究方嚮的,有專注科技的,有“半路齣傢”的,也有涉及公共考古,邊疆極限環境,中外交流…有助於打破外行人的固態眼光,感受到一代一代人從篳路藍縷到努力創新,而且留住那些官方寫作以外的細節,老中青的傳幫帶啊(比如50年思永還能哈哈大笑得動QWQ)。不費腦子,不著地的業務討論,會讓人燃一點嚮往學術的心哎。(對我個人相對重要的幾篇:何努、劉一曼、劉慶柱)
评分劉慶柱/弘毅篤誌,長樂未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