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凯伦•布里克森(1885-1962),丹麦著名女作家,早年就读于丹麦艺术学院,后在巴黎和罗马学习绘画。1914~1931年间旅居肯尼亚经营咖啡农场,后破产,返回丹麦定居,开始创作生涯。
1934年,她以伊克萨•迪内特为笔名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七篇哥特式的故事》,使她一举成名。《走出非洲》是她最著名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也是一部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品。她曾获得安徒生奖和彭托皮丹奖,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与安徒生并称为丹麦的“文学国宝”。《走出非洲》被认为是她最成功的作品,是她创作的顶峰,为她赢得了永世不衰的国际声誉。
关于译者:
叶倾城,女,先锋作家,著名情感专家,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读者》的签约作家,国内多种期刊的专栏作家。著有《爱是一生的修行》《别纠结,好好爱》《爱或不爱都是事儿》等情感散文集,《原配》《麒辚夜》等多部长篇小说。
我总是两手空空,因为我触摸过所有
我总是一再启程,因为哪里都陋于非洲
雄奇瑰丽的景物与多难的人和事融为一体,撼人心旌的非洲众生相与带有神秘色彩的传奇故事交相辉映。作者的思绪在现实与历史之间跳跃、穿梭,作者的视野由东非高原扩展到欧亚大陆。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1986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走出非洲》是凯伦•布里克森的一部自传小说,作品描绘了作者1914年至1931年间在非洲经营咖啡农场的生活故事。作者以优美、缓慢而又忧伤的散文式语言讲述了她一生中最丰富和最美丽的回忆,在非洲那片土地上她倾注了太多的感情,而对于最终远离非洲的悲伤,她久久未能平复。《草地余韵》便是她回到丹麦25年后,对曾经非洲生活的追忆和怀念之作。
凯伦·布里克森与安徒生并称为丹麦的“文学国宝”,可惜我们只知道后者。凯伦·布里克森仅就名字上要费一番周折,笔名伊萨克·迪内森,原名凯伦·布里克森,本名凯伦·克里斯滕瑟(坦尼)·丁尼森,夫姓布里克森,由此可见一个女人出书何等不易。凯伦出生于贵族家庭,十岁时(1...
评分一本关于生命的书籍,特别适合在肯尼亚炽热的阳光和凉爽的风中阅读的书籍。 第一次读是在马赛马拉帐篷酒店里地沙发椅上,旁边就是书中所描述的景象,世事变化,现在已经不能够狩猎,但依然能够感受到作者在非洲大陆上浓烈的爱、执着的生活和无尽的遗憾。 也许这就是人生。在绝...
评分凯伦·布里克森与安徒生并称为丹麦的“文学国宝”,可惜我们只知道后者。凯伦·布里克森仅就名字上要费一番周折,笔名伊萨克·迪内森,原名凯伦·布里克森,本名凯伦·克里斯滕瑟(坦尼)·丁尼森,夫姓布里克森,由此可见一个女人出书何等不易。凯伦出生于贵族家庭,十岁时(1...
评分 评分如果我没读过《走出非洲》的原著,恐怕同名电影就要占据我脑子20年,幸亏被老友抱青强迫了一把,把原著读了,然后心里冒出了跟抱青一样的评语,“那部电影算个屁啊”。这种断章取义的YY已经发生在“查令十字路八十四号”原著与电影中,用无中生有的细节臆想出整部电影。而原著...
看过电影二十多年后才读原著,慢慢地用了三周时间读。布里克森情感克制却写得感人至深,文笔相当优美。。
评分有两三处错别字
评分妈的,好想去非洲
评分妈的,好想去非洲
评分实际上是回忆录加上游记,类似早期的blog。我以为是小说,以为是电影的故事的文字版,但其实根本不是。 整本书并不好。写得散漫,毫无章法。当然是从现在的我的角度来看,可能标准严格了一点。我觉得这本书会红,主要还是由于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对异域生活的窥视,就像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欧美火了一样。这是一种比较廉价的商品,而不是艺术。 反而想来电影能在这些故事里拍到那个水准,很难得。 小说本来读得兴意阑珊,但读到后面又有了新的感觉,因为后面进入了离散的阶段。主人公也就是作者本人,破产,要从非洲离开回到欧洲。她开始向非洲告别,向与她生活了多年的仆人,她的朋友,她的非洲,她的青春告别。忽然觉得这本书其实是她真实的生命的写照,是一个真正的活的生命的18年的记录,就像嵌在冰冷岩石里的标本,即使只是一具干枯的骨架,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