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石头记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温州 民俗 地域
发表于2024-11-18
楠溪石头记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永嘉人喜欢把石头亲昵地称作蛮石,“蛮”,野蛮、蛮荒,天然、本真,没有修饰之意。
遍布楠溪江流域的蛮石,造就了楠溪江独特的乡土文化。过去,当地村民喜欢直接用这些石头砌墙、修路、造桥或打造石臼、石磨、石槽等器具。石墙,石屋,石路,石井,石凳……构筑了一个神奇的石头世界。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石墙倒了,石桥毁了,石路没了……许许多多跟石头有关的建筑和用品,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蛮石,意味着一段回忆,一种思念,一份信仰。
一个人的寻石之旅
二十年前,李昌贤就开始背着相机,游走于楠溪江畔的乡野村落,寻找童年的石头记忆。他用镜头捕捉蛮石建筑,用光圈锁定蛮石用具,用心记载逐渐消失的石头印象。如今,他把自己搜寻所获精选出200多幅图片,编写成《楠溪石头记》一书,完成了个人的寻石之旅。
“楠溪江流域的石墙、石路、石桥等,既是楠溪江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醉人的美感,使我对它逐步产生偏爱,甚至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这是他在《楠溪石头记》前言里的一句话。
李昌贤从小生长在楠溪江畔。在他的回忆里,那时在村落弯曲的幽径中行走,经常是石墙夹着石路,石路缀着石房,蛮石砌成的墙壁、道路、堤塘、水井几乎构成了他全部的童年记忆。
然而,身边的东西,往往因为它太平常、太司空见惯,你并不会觉得它有多美,有多可爱。李昌贤说,直到二十年前深秋的一个早晨,他和影友来到楠溪江畔的西岸村北门外,惊奇地发现在那粗壮古木的浓荫里,一口通体鹅卵石结构的瓠瓜井赫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他迎着晨光,拍下这口古井,照片冲洗出来后,发现它竟是那样的美不胜收。
之后,他又看到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等编著的《楠溪江中游乡土建筑》一书。书中的大量图片让他看到楠溪江乡土建筑那未经斧凿的蛮石,经与其他原材料巧妙配合、互相映衬所展现出来的本性、本色、本形的美,让李昌贤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于是,他背上相机,沿着楠溪江流域,四处寻找被遗忘的石头角落。
这二十年来,水泥钢筋渐渐取代了蛮石,那些石头房、石头路、石头桥……不知不觉消失在他的眼前。李昌贤摇头直叹:“可惜了,可惜了。”
这一路走来,让李昌贤最感痛心的,莫过于寻访到的美丽石头建筑,第二次再去,已悄无踪影。如被称为“楠溪两条半街”之一的枫林“圣旨门街”,在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中,被改建为水泥路;小楠溪跟大楠溪之间的古道,也被铺上了水泥……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巽宅镇“三房井消失”事件。2011年12月初,李昌贤来到巽宅镇小溪村,想去寻访村西头一口“三房井”,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农告诉他,“三房井”在去年建新房时被盖掉了。老农又说,巽宅还有一个很出名的“三房井”。李昌贤一心想看看这个远近闻名的“三房井”,但到现场一看,哪里还有什么井?!剩下的只是一座水泥墙,墙上端端正正地刻着“三房井”三个隶书大字。带路的老人不住地叹息:“井被盖掉了!”
李昌贤说,他无法阻止石头的毁灭,只好不停地拍摄,抢在毁灭之前。
享受与蛮石相伴的日子
古旧的石屋,斑驳的石墙,崎岖的石路,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幻觉,仿佛是穿越了千余年时空,置身于陶潜悠然采菊的东篱下,覃思于杜甫抱病苦吟的草堂内,行脚于唐诗宋词的古韵中。而村人,早已熟稔这样的古风古韵,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清香岑寂。
岩坦镇黄南乡深龙村村口,一对年老的夫妻围坐在一起,忙着烧制东西。我上前一看,只见一个大约一米见方的用蛮石堆砌而成的“烤箱”,上面架着一根根木条,木条上还堆着好几层竹条,下面是烧红了的木炭。这位名叫潘统康的老人告诉我,利用“石头烤箱”把隔板上竹子的水分烤干,然后可以把竹子扎起来做扫帚。潘统康老两口每天做20把扫帚,然后卖给村里的小店。
老人介绍说,这个“石头烤箱”看似简单随意,实际上是按照石头的大小逐级向上排列的,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缝隙,不是用水泥浆填充,而是由一些很小的石块或泥土填充。从石匠的专业角度来讲,属于“品字”砌法,比较牢固。
“石头结实,又方便。”潘统康说,用蛮石做成的“烤箱”密不透风,烤干竹子的水分最合适,而且经得住风吹雨淋,再也没有比这个更靠谱的好东西了。
在岩头镇西岸村,我们寻到了位于几棵百年老树下的瓠瓜井。在那口百年老井边,一对“80后”正在拍摄婚纱照。一袭白纱轻抚鹅卵石,准新娘金若兰浅浅地笑着。
这对小夫妻都是西岸村人。他们青梅竹马,长大后携手去外地求学,不久前订下婚约。金若兰说,小时候他俩最喜欢在这口瓠瓜井边堆泥人,在溪边的亭子里猜拳,还经常翻墙去偷摘果子。记忆中,当时的亭子、围墙、路,都是用石头造的。下雨的时候,雨水顺着石头路往两边流,无论怎么跑,都溅不湿裤子。把鞋子脱了奔走,更是自由自在。
“现在蛮石越来越少见了,留在相片里,也算是一个回忆吧。”金若兰说,他们平时很少回家乡,这次回来拍婚纱照,就是为了重温孩提时光,让童年的蛮石见证他们的幸福。
重新发现蛮石的美丽
古道被荒草淹没,石井被地基填平,石屋被水泥瓦房取代,不经意间,与石头有关的一切正在慢慢消失。
然而,也不尽然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们渐渐发现了蛮石的美丽,呼唤着蛮石在生活中的回归——
在西岸村,有幢小别墅十分显眼。门口是个小竹门,庭院大约二十平方米,周围用大小相仿的鹅卵石和竹子,隔成通透式围墙。走进小院,里面的路面全部用鹅卵石铺就,一副小清新的田园风格。
屋主金益新介绍说,自己从小就在蛮石建成的房子里长大,对蛮石有很深的感情。2004年建新房的时候,他就沿袭了祖先就地取材的风格,用蛮石作为基石,设计建造了这座独特的石头房子。
在金益新眼里,社会发展了,钢筋混凝土大行其道,但是用创新的设计理念,将石头的朴素和坚韧体现在建筑上,事实上别有一番风味。
曾经被浇成水泥路的岩坦镇溪口村道路,后来又恢复成石头路,其间的变迁,同样让人感慨。
溪口村早在北宋年间就有一定的规模,村里有个“荷花塘”,塘边有条约440米长的石道,历来是村中的主要道路。1998年,李昌贤到溪口村采风,看到“荷花塘”东侧200多米的一段石道已被浇灌了水泥,失去了原先的风貌。2010年底,当他再次来到溪口时,却惊奇地发现,不仅原先200多米的路段全部恢复旧貌,其他主要道路中央也都用条石铺设,全长达1000多米。这在水泥大行其道的当今算是一个特例。
我们寻迹前往正是午后,古道两边,几位老人在暖暖的阳光里打瞌睡,茂密的蓬草从墙内探出身来,带着经年的时光芬芳。一条石板桥斜入“荷花塘”,尽头凌波处一座古香古色的水月亭,映衬着细细碎碎的小卵石。
“用石头铺路很好看,很有古味。”溪二村村支书戴二品介绍说,溪口村是一个文明古村,但是原来水泥路把老村的古味破坏了。7年前,村子里重修路面,大伙就把损毁的古道恢复了原貌,为的是让古村保留古老的味道。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楠溪石头记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