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緒論
第一節 研究曆史人口地理學的意義
第二節 研究中國曆史人口地理的有利因素
第三節 本書以西漢時期為研究階段的原因
第一篇 各階段的人口數量與人口增長率
第一章 現有研究成果及史料的評價
第一節 關於西漢初人口數的研究狀況
第二節 《漢書·地理誌》戶口數的意義
第二章 從文獻記載考察各地區、各階段的人口變化
第一節 從部分侯國推測第一階段的人口增長
第二節 部分地區一、二、三階段的人口增長
三輔地區/原長沙國地區/原吳國地區
第三節 部分地區二、三階段的人口增長
真定國/泗水國/齊郡和臨淄縣
第四節 部分地區第三階段的人口增長
山陽郡/營平侯國/扶陽侯國
第三章 從人口變化規律考察西漢期間的人口增長率
第一節 人口政策
第二節 婚姻狀況
第三節 生育狀況(總生育率及繁殖率)
第四節 淨繁殖率
第五節 傢庭規模
第四章 從農業生産及糧食産量考察人口的增長
第一節 糧食産量與人口的關係
第二節 主要農業區與墾田麵積
第三節 農具、耕作製度、水利設施
第四節 糧食畝産的估計
第五節 從三輔地區的糧食産量增長率推測全國水平
第五章 關於武帝、宣帝時期的人口變化
第一節 武帝時“戶口減半”的文獻記載
第二節 武帝時影響人口變化諸因素的分析
1.自然災害/2.戰爭與徭役/3.嚴刑殺戮/4.賦稅製
度的改變/5.結論
第三節 武帝末年至宣帝時戶口數的特殊現象
第四節 幾種誤解的剖析
本篇結論
第二篇 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第六章 人口的地理分布
第一節 研究現狀的評價
第二節 利用《中國曆史地圖集》和《漢誌》測定
人口密度的幾個問題
1.北方、西北邊區的計算範圍/2.行政區劃變動的處
理/3.幾項說明
第三節 人口分布圖和人口密度錶及其說明
第四節 人口分布概述
第七章 人口分布的形成原因
第一節 自然條件
第二節 經濟條件
第三節 政治條件
第四節 曆史條件:秦代人口遷移及其影響
第五節 社會條件
第六節 上述諸因素的相互關係與影響
第三篇人口遷移
第八章 關中的人口遷移
第一節 漢初的“實關中”政策
第二節 陵縣的設置與徙陵縣
第三節 其他徙關中類型
第四節 自關中遷齣的類型
第五節 人口遷移數的推測
第六節 人口遷移的特點和影響
第九章 西北地區的人口遷移
第一節 內地人口徙邊
第二節 匈奴人的內徙
第三節 漢人徙入匈奴
第四節 羌人、氐人的遷徙
第五節 漢朝內地與西域間的人口流動
第十章 東南地區的人口遷移
第一節 漢初人口的基本狀況
第二節 越人內徙
第三節 武帝時徙民會稽辨正
1.有關史料分析/2.會稽不具備接納大量移民的條件
第十一章 其他地區的人口遷移
第一節 西南地區
第二節 南部地區
第三節 東北地區
第四節 特殊遷徙地——房陵、上庸
結束語
後記
附錶
1.部分侯國的戶口增長
2.人口密度最高郡國
3.各州每戶平均人口
4.各州人口密度
5.武帝期間人口增減年份統計
6.部分侯國戶口增長率比較
7.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國人口密度
8.人口密度最低郡國
9.元康四年有後裔注籍關中的功臣侯
10.元康四年後裔不在關中注籍的功臣侯
11.徙關中實例錶
12.自關中遷齣實例袁
13.西漢徙陵縣人口及其後裔統計錶
14.關中內部遷徙實例錶
15.匈奴降人封侯內徙例錶
16.東越降人封侯內徙例錶
17.南越降人封侯內徙例錶
18.朝鮮降人封侯內徙例錶
19.徙房陵、上庸諸侯王例錶
附圖
1.漢初“長安六百裏內”範圍圖
2.漢初長沙國圖
3.漢初吳國圖
4.秦王朝與西漢王朝疆域比較圖
5.西漢人口增長示意圖
6.西漢元始二年(公元二年)人口分布圖
7.西漢元始二年(公元二年)人口密度圖
8.趙國地形與縣治分布圖
9.西漢鹽鐵工官及主要交通綫分布圖
10.西漢陵縣圖
11.人口遷入關中示意圖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