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百话》是著名文学大师施蛰存先生晚年创作的唐诗研究鉴赏佳作。施先生因此书的学术成就和广泛影响而获得了上海文学艺术奖的最高奖项“杰出贡献奖”。 该书体裁既有宏观诗史的梳理,又有诗体流变的辨析澄清,更有诗情文意的体贴品评,还有历代唐诗疑难问题的独到见解,单看文字则又是蕴 藉儒雅,可以让人再三颂诵。文字通俗,道理精深,普通读者亦不难读完。读完,则唐诗赏读水平不输于一般中文本科生。用以学诗亦佳。
《唐诗百话》(修订版)单行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为底本,参考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本,对全书做了全面的校订,对诗词原文、人名、地名、引用文献等都做了核对修订。此次校订耗时颇长,除文字和知识校对,出版方也反复琢磨封面版式,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个装帧美观又方便阅读的版本。
《唐诗百话》全书正文共100篇,上册收入“初唐诗话”“盛唐诗话”,中册收入“中唐诗话”,下册收入“晚唐诗话”和全书名词索引,并附录了施先生有关唐诗研究的文章若干,以便广大读者阅读和研究。全书有识见、有考据、有性情。被誉为一部“唐诗百科全书”。
施蛰存(1905.12——2003.11),名德普,生于浙江杭州。中国“新感觉派“重要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早期创作小说注重心理分析,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 1958年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1993年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代表作有《唐诗百话》《北山楼词话》等。
第十篇陈子昂感遇诗(中)。有一句“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上海古籍版作”慢慢地白昼尽了,秋风渐渐吹起,”编辑看稿时,细心体察原诗意境及作者意图,认为此处白昼结束和秋风渐生没有很强的逻辑联系。结合原诗,应该改为“慢慢地白昼短了,秋风渐渐吹起。”比较妥当。
评分从前看白居易的名诗《花非花》,觉得它朦胧得可疑,据我的阴暗心理猜测,肯定有奸情。什么“夜半来,天明去”,活生生地宣告偷情嘛。 前阵子看了施蛰存老先生的《唐诗百话》,才知道是我猜测得过于保守了。原来它不是讲偷情的,而是讲招妓的。施老先生经过严谨的学术考证之后告...
评分施蛰存先生曾经说过:“一个词语,每一位诗人有他特定的用法;一个典故,每一位诗人有他自己的取义。每一首诗,宋元以来可能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如果不参考这些资料,单凭主观认识去讲诗,很可能自以为是,而实在是错的。 ”在他这部书中,对诗句的解释中立客观,绝不偏激,...
评分《唐诗百话》第四十四篇李冶:及校书七兄,文中引用高仲武评论李季兰文:“形气既雄,诗意亦荡。”上海古籍社版中,解释为“李季兰的形态性格像个男子,而诗意却很放荡,无所顾忌。”编辑过程中,分析原文无转折之意。故此处用“却”不妥,遂改为“而且诗意很放荡,无所顾忌。
评分2020.2.4 上册读罢二十一篇,略明初唐至盛唐唐诗之发展,有对仗之精,有才思之奇,有寓情之真,有意向之美。经典永流传,字里行间展示出一幅幅鲜明的图画,流露出古人依然真挚的情感。施老所列诗篇,个人最爱王子安之送杜少府、王摩诘之使至塞上二首,皆为脍炙人口之名作,也曾...
对“临行密密缝”的解释有意思
评分读起来可深可浅的一部诗评。
评分施蛰存先生自己说前六十话写得有讲稿气,后四十话才放开了。我却对前半部分更有感觉。这套书,可以说是现代人写的“诗话”,不是正儿八经的赏析评论,也不是号称普及的通俗读物,而是就自己知道的、想说的,写写说说。这样自由的写作,或许才能帮助读者真正进入诗歌。当代诗话,除这部,我爱的还有罗玉明《美丽古典》及扬之水《诗经别裁》。日后积累渐多,想写篇“今人诗话十种”,想来会有点意思。
评分算是再版书里面做得不错的了。
评分算是再版书里面做得不错的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