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埃尔•迪克(Joel Dicker):1985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凭借《真相》一书红遍全球,以当年单本销量近百万的成绩被《费加罗报》评选为“年度十大畅销小说作家”。2012年,《真相》以书稿形式入选“龚古尔奖”最终决选,并获得“法兰西学院最佳小说奖”,这使得该书在出版前就广受文学评论界和媒体关注。出版后更是一炮而红,连续五个月位居法国亚马逊总榜第一名,上市三个月狂销50万册”。此外,该书的影响力不只是在法国,2012年的法兰克福书展,《真相》创下史上最高版权预付,售出36国版权,引发书展热烈讨论。在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均位列畅销榜第一名,在台湾地区位列金石堂网络书店文学榜首。截至目前,该书累积销量已经超过200万册,同名电影由《达芬奇密码》《美丽心灵》导演朗•霍华德执导,精彩可期。
一个用文字拯救生命的故事
最聪明、最具魔力的小说
已经吸引超过200万读者寻找真相……
荣获法兰西学院最佳小说奖、入围龚古尔奖最终决选
最年轻的畅销天王若埃尔•迪克成名作
法国狂销百万册,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畅销冠军
金石堂网络书店文学榜第1名
同名电影由《达芬奇密码》《美丽心灵》导演朗•霍华德执导
因为一本书一炮而红的新锐作家马库斯,被出版社和经纪人追书稿,却遭遇严重的写作障碍,无计可施之下,只好求助于全国知名的文学作家、良师兼益友哈里•戈贝尔,没想到,竟然在无意中发现30多年前的一桩命案:一位15岁的少女诺拉香消玉殒,尸体就埋在戈贝尔家的后院!
马库斯是唯一相信恩师清白的人,现在,他必须在极短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一,到底是谁杀了诺拉?二,1975年的那个夏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三,要怎么靠写作一本书来救人?
因此在笔者看来,此书绝对是值得推荐给所有人的。然而亚马逊上的评论如此两极分化,看了不免吃惊。喜爱的人称赞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的成功,不喜之人则说故事又长又乏味。嗯,不过读书是相当私人的事,评分就此不作多论。 不仅评分,故事本身也相当有争议。宣传将它...
评分 评分“一本好书,马库斯,并非仅仅是由它最后的那几句话所决定的,而应该是此前所有的内容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6 在书中安排一个与自己相似度颇高的作家角色,迫使他在创作与现实中迷失,从而达成真实作者、书中作者和书中之书的互动,每个有野心的作家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或...
评分 评分总是很多人挑刺,鸡蛋里挑骨头??感觉平淡无奇?能将写作技巧与悬疑完美的结合,显示作者的技巧,还有一点爱情该有的味道。 10分!总是很多人挑刺,鸡蛋里挑骨头??感觉平淡无奇?能将写作技巧与悬疑完美的结合,显示作者的技巧,还有一点爱情该有的味道。10总是很多人挑刺,...
私以为实乃反转超多但又完全不太复杂的推理小说。是一个“冗赘”的大长篇。看到一半时,也曾列出过诸多可能性,然而看到结局的真相时竟有些失落。……唯一让我心情好转的可能是最后那段致谢里对助理黛妮思的感谢,因为作家先生“是时候出发去寻找属于我自己的爱情了。”
评分【透】看了一天半,慢热的剧情逐步将读者带入了欧若拉小镇,带入哈里和主角的师徒之情,带入33年前的哈里、诺拉(还有卡勒)的爱情世界。情节环环相扣,600多页的篇幅却一点不显拖沓,每一节都有新的线索、新的发展、新的“真相”。前半本集中在33年前哈里、诺拉的相遇相知相爱(珍妮、查韦斯周围一众人充当了配角与炮灰);下半本随着卡勒、斯腾、泰普拉警长、凯尔甘牧师家的灰色过往,一下将美好的爱情故事抹上阴影。逐渐揭露的真相与更多人性之谜宛如怒涛前的集结号。一段爱情可以有第三个人吗?一本书可以有两位作者吗?一个人可以有两种人格吗?看到最后的真相简直要吐了,没想到惨剧就是不甘愿充当炮灰配角的那一群人的恶意,逐渐积累成的罪恶之塔崩溃所造成的。另:欧美坐在玩起叙诡还真是不在话下。主角的妈妈简直活宝…屋子里裸男笑喷。
评分一天看完了,觉得不值现在的分数,基本是一个网络小说的水平,有些初谙世事的虚张声势,悬念的阵势挺大,原得不够耐人寻味,作为一个晚八点档的电视剧本还是可以的,深刻的影响谈不上,描述也很平淡。最后一段的反转稍微增点彩,也不够出人意料…只好给个低分拉低一下。当然作为一个不到30岁的年轻写手处女作,还是很值得肯定的(反正我是写不出来…)
评分被评分欺骗,基本也就是网络文学的水平,650页的书完全可以压缩到200页。
评分人物刻画平平,不过结局大出人意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