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
1982年9月23日,生于上海金山区亭林镇。
作家---自本世纪初出道,韩寒14年以来始终保持在中国最畅销作家TOP3之列
1997年在《少年文艺》发表作品;
1999年凭借《杯中窥人》韩寒获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次年蝉联;
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三重门》,累计销售600万册;
2001年《零下一度》;
2002年《像少年啦飞驰》;
2003年《通稿2003》;
2004年《长安乱》;
2004年《五年文集》,韩寒作品有法国、韩国、香港、新加坡、台湾、日本版本,其中法国版本获得法国2004年10月法国最畅销图书;
2005年《就这么漂来漂去》;
2006年《一座城池》;
2007年《光荣日》;
2008年《杂的文》;
2009年《他的国》《可爱的洪水猛兽》;
2010《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以及韩寒其间的片段集《毒》《草》,均登上各畅销书榜,韩寒作品已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在全球出版;
2010年9台湾出版韩寒博文集《青春》《出发》;
2011年11月《青春》;
2012年7月杂文集《脱节的国度》在香港书展发布;
2013年1月《我所理解的生活》。
杂志及电子杂志主编
2010年韩寒主编杂志《独唱团》,销售200万册,因政府原因停刊;
2012年韩寒主编监制APP《ONE一个》,上线当日位居榜首应用,现装机量2000万,活跃用户600万;
2013年韩寒主编文艺杂志《一个》,9月创刊号《很高兴见到你》60天销售50万册。
韩寒博客:世界第一博主
韩寒微博:转发评论数惊人,新浪微博2012年热搜词第一名
赛车:中国场地、拉力双冠职业车王
音乐:优秀的歌手和词作者
国际影响:中国最有国际知名度的青年之一
本书还是延续了韩寒一贯的辛辣笔调,点评时事,但是,和之前两本杂文不同的是,韩少开始更多将眼光放到底层人物身上,多了一分悲悯之心。他在《青春》序里写道:“过了少年,失去青年,踏向中年,机灵,勤奋,困苦,无望,想活得更好,活得更不好,有理想,不敢想,想创业,怕失败,盼真爱,却已婚,恨特权,又敬畏,怨体制,但想做公务员,要买房房价涨,要买车油价涨,吃饱了勇敢,饿着了懦弱,遵纪守法,但眼看着胡作非为的一个个发家,想胡作非为,上路一半摩托车又被扣了。这是何种的悲哀?”虽然他说的都是现状,但最后他是说了这么一句,这里没有陌路,你不曾孤单。所以你在本书中也能看到韩寒的成长。
青春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难讲,说不清道不明。 韩少笔下的青春是残酷的,月薪1200块,生活在魔都郊区,没有希望,没有理想,被生活压迫着。 其实不管月薪多少,生活在哪里,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确实不知道在何方。 就像韩少在《青春》序里所写的,过了少年,失去青年,踏向中...
评分无需颓废——《青春》读后感 韩寒的文字并不深奥,带着点滑头和俏皮话。用三天时间,这个大陆版《青春》就已经读完。当然里面有一多半文字在网上已经读过,实在是《青春》这首主打歌写的好,写出了一些青春人,在朝气上来并不怎么青春,当然从生理上应该被称之为“青春”。想要...
评分看韩寒的《青春》过半。 以前对韩没什么太强的感觉,也很少关注。觉得他太热。一般在风口浪尖的人或事我都会下意识的回避。一个人、一件事被推到风口浪尖了,要保持理智与冷静几乎是一个非人性的挑战,对当局者如此,对我们这些围观者也是如此。而失去冷静与理智的讨论/辩论,...
评分大概读小学的时候,韩寒火了。在我还在中国教育制度的灌溉下逐渐扭曲的时候,人家已经以一个先知的姿态来指点江山了。我并不喜欢他,我不喜欢和我不同路的人,尤其像他这种在我看来有点自以为是目空一切的人。但是他的书我基本都看过,不知道是想虐自己还是想知己知彼。...
评分水货连同采访一共是73篇文章,行货一共是56篇文章。 行货和水货只有11篇文章是看起来一样的。 看起来相同的文章中,大部分内容都相同,只是有些是标题换过的了,有些字数上有删减。 也就是说,两本书的内容,各有80%的内容是彼此没有的。 所以,我觉得这是两本不同的书,...
于2018.12.17读完。
评分再读之时,已没有当时惊喜。
评分搞到一本签名版
评分20161105 厦门
评分用了三个多小时就读完了,全书的文章之前全部在博客上看过。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书里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文章都是在讲自己赛车那点事,其实这部分内容你自己在博客上写写也就罢了,出书了竟然也一股脑的收录到书里面,其实谁会对你这些私事感兴趣啊?你以为买你书的人想看这些流水账般的破事还是那些杂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