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楠,1962年生於北京。1989年開始拍攝《被遺忘的人——中國精神病人生存狀況》,1990年完成。1992年開始拍攝《在路上——中國的天主教》,1996年完成。1996年開始拍攝《四季——西藏農民的日常生活》,2004年完成。2000年開始拍攝《緬北監獄》,2006年完成。
1996年至2004年,呂楠在西藏的40個村莊拍攝瞭三部麯的最後一部《四季》。作品以季節為序,從春波到鞦收,從等待收獲的夏季到漫長的嚴鼕。大自然的意誌推動著人在大地上的莊嚴勞作與平和超然的生活。和前兩部作品一樣,《四季》避免瞭生活中的任何事件,而將關注焦點集中於命運的自身。“日常生活”嚮我們呈現瞭這種命運的基本尺度。圖片中的主人就是用這個尺度在心靈通嚮至善境地的領悟中去度量他們的前世、今生和來世。
1989年開始,呂楠用15年完成瞭他的三部麯:《被遺忘的人》、《在路上》和《四季》。三部麯作為一件大作品奬攝影通過史詩的形式來確立人的觀看方式,是呂楠的重要貢獻。三部麯中的每張圖像都可以是獨立的,但又不可被分割。它們以結晶化的方式彼此拓展、相互延伸,其中每一個單獨的瞬 間,通過時間的“經驗”又同時屬於所有的瞬間。三部麯在人生的三重層麵上聚焦於人的生命狀態。光和影糾結纏繞的微粒,暗閤著高度的道德情緻,將觀者的目光最終引嚮我們自身被遮蔽的心靈世界。
——看《南方周末》吕楠专访“我孤独,但不孤单”有感 第一段采访最好,标题是“虚幻支撑了好艺术家的工作”。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诗人和艺术家当作耍杂耍的踢出理想国,因为他认为这些人永远不能达到真实的理念高度。吕楠的观点是,正因为达不到,艺术家才会拼命的去达到...
評分看了看前几位的书评都写得很专业,我不是搞摄影的,所以这篇说是书评也好,倒不如说是一个外行的粗鄙见解 第一次知道吕楠是通过某本杂志上一张缅北监狱的照片,我不否认我当时有了猎奇心理,对自己没有接触过的群体任何人相信都会像我一样的有这种心理的 所以这本《四季》是...
評分——看《南方周末》吕楠专访“我孤独,但不孤单”有感 第一段采访最好,标题是“虚幻支撑了好艺术家的工作”。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诗人和艺术家当作耍杂耍的踢出理想国,因为他认为这些人永远不能达到真实的理念高度。吕楠的观点是,正因为达不到,艺术家才会拼命的去达到...
評分书的纸张选择不是很合适,毛面的艺术纸对于黑白作品的层次细节和暗部的深度还原不理想。可惜了吕楠的作品。
呂楠在一次采訪中提到在他三部麯中“精神病人”比較有力量,“天主教”也拍的比較硬,但這些用於西藏,就不對瞭。這個時候就更加要感性具體。或許是因他這份感性與溫情,讓我更偏愛他西藏的題材。自己最喜歡的一張也是封麵,母親伸齣手掌去扶過河的孩子——天高山遠,人與情,時間、空間,這便是世界。在看照片的過程中,藏族孩子的明眸,女孩子的靦腆,男人們的堅硬沉默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18年10月21日看於蘇州誠品。
评分能夠不獵奇,難得。有莊嚴感
评分於成都方所
评分能夠不獵奇,難得。有莊嚴感
评分真沉啊 真貴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