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史记》的缘由,司马迁自己在《史记》末篇表述得很清楚,即是承父志而继《春秋》。于此,历来论家多无异议。
然而,在今天看来,《史记》的根本著述动机并未因此显明,仍存在需要澄清、辨析的地方。本书从文质之辨、君臣之际、《论六家要指》的意义等角度,详尽辨析了《史记》之“继春秋”说。
陈文洁,哲学博士,曾从事历史学博士后研究,现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所副研究员,2014-2016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访学。著有《荀子的辩说》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这部书的标题能够看出,作者深受施特劳斯政治哲学的影响,但是从书中很明显还是中国哲学式的写作,这就导致了对于传统经史关系理解的错位。特别是,晚清以来经史关系一直都是核心问题,作者并未回顾有相关的学术史回顾,另外对于先秦至秦汉学术转变问题的探讨,直接进入史记的内容分析,这就会显得格外突兀。另外,由于缺乏理论框架的介绍,在看到这部书的时候,会感觉不到重点所在。
评分知识量有限,读着费劲……
评分尽管我也不认可本书作者作的某些结论,但因为自己对他的例证也不够了解熟悉,因此并不能提出什么反对的理由。不过,这本书依旧在行文之间,相当程度上回答了我的许多困惑。让我非常欣喜的是,过去我会对某件史公笔下描述的史事有不同的评价,甚至会对某则史事真实性产生怀疑,但这种时候我真的只能轻轻放过;而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我看见许多大家在某些事情上跟我有类似的困惑和看法。这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欣慰。
评分没看懂,没耐心。
评分作者一方面在论证《史记》在其志向上有继《春秋》之志,旨在拨乱反正,在另一方面又在刻意拉开司马迁与董仲舒、荀子等一众儒生的距离,强调了司马迁作为政治家而非儒家的身份,实际上是把司马迁的形象扁平化。缺乏经史关系的辩证也是本书的缺陷。而且,我从作者的论述中感受到了对公羊学的不友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