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苏联

回到苏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莱斯利•伍德海德爵士是英国最具声望的纪录片制片人之一,他在1962年拍摄了披头士的第一部影片。他的影片曾获多项国际大奖,包括美国的艾美奖和皮博蒂电影奖,英国的BAFTA电影节及联合王国皇家电视协会颁发的奖项。他还出版过两本书,《我的间谍生活》和《精神之盒》。现居住于英国柴郡。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莱斯利·伍德海德
出品人:
页数:312
译者:石晰颋
出版时间:2015-8
价格:CNY 4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956692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音乐 
  • 披头士 
  • 苏联 
  • 文化 
  • 历史 
  • 艺术 
  • 莱斯利·伍德海德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这是一本献给对上世纪六十年代音乐感兴趣的乐迷的最好礼物,也是研究苏联社会政治文化变迁的有力参考。作者是著名纪录片导演,在1962年时就曾录制过披头士表演的珍贵视频,并由此引发浓烈兴趣,探寻披头士风靡全球却独独在苏联被下禁令的真实原因。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引: 本人不是披头士的乐迷,对于他们也印象仅限于蘑菇头,还有他们的一些经典歌曲。 当年在伦敦转悠的时候才知道Beatles的影响力,乐迷真多啊。后来看了一个纪录片讲他们四个人拍电影的事儿,嗯,有点儿意思。 我最开始知道披头士,还是上英语课听老师介绍的《Imagine》《yes...

用户评价

评分

一个拍摄过披头士第一次在电视镜头上出现的媒体人,记录了披头士如何影响了苏联一代年轻人的成长,甚至间接撼动了这个共产极权国度的根基并导致它灰飞烟灭。同样成长于共产极权国家,我们接触西方流行音乐的历史与几十年前的苏联年轻人似乎并无不同,打口一代的爱乐青年们不妨读一读。PS:前年秋天加州科切拉山谷里的Desert Trip摇滚音乐节上,听到保罗麦卡特尼在舞台上提到2003年5月24日他在莫斯科红场上的那次亮相,而当时我背包里正揣着这本书,序言的第一段话正写到那场演唱会上麦卡特尼演唱《Back in the U.S.S.R》这一幕,我当时心情大概跟看了一辈子新闻联播终于跟旅行社奔天安门广场看了回升旗、又傍着城楼上的画像合影的人没啥区别。

评分

可读性还是差了点,中国也可以有这样一本书,记得一个节目好像采访崔健,问他摇滚的启蒙,他说,小时候在部队大院看到一个穿军装的年轻抱着吉他在弹奏一首歌,后来知道那是披头士的歌曲,那个人谈吉他的年轻人是林立果

评分

年轻人本能地需要和热爱摇滚乐。官方恐惧它所不了解和无法掌控的东西,包括摇滚乐,于是官方封杀摇滚乐。官方惹恼了年轻人 and 年轻人在玩笑般“保卫披头士”的战役中消除了奴性与恐惧。苏联的命运就这样部分地被决定了。所以说,一个乐队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评分

2.5 只站在一方角度然后大肆夸赞,试图把人,把一个文化现象,把一件事物本身捏造成神本身就是一件可怕的事。所谓rocked the Kremlin也很多意淫成分。翻译很不用心,整本书干货很少,都是些琐碎的事情,而且对甲虫持续无感状态……= =

评分

2015收官书.Beatles在中国的影响远没有西方那么大,但是摇滚乐在中国年轻人的思想上的确有些影响。想起了张铁志老师的那本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本书印象最深刻的是后记,突破了铁幕,却没能穿破竹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