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生。著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长篇小说十一部, 《透明的红萝卜》、 《司令的女人》等中短篇小说一百余部,并有剧作、散文多部;其中许多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法、德、意、日、西、俄、韩、荷兰、瑞典、挪威、波兰、阿拉伯、越南等多种语言,在国内外文坛上具有广泛影响。
莫言和他的作品获得过“联合文学奖”(台湾),“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法国“Laure Bataillin(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 “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NONlNO(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香港浸会大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等国内外奖项。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在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的同时,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
本书献给:经历过计划生育年代和在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万万读者。
“姑姑”继承军医父亲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 蛙》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理性与感性--读莫言的《蛙》 在金秋十月,中国文坛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获奖,引发了全民大讨论。有人喜之,有人怒之,有人酸之,有人乐之;有人认为莫言获奖是中国的幸事;有人认为莫言不够资格,中国有比他更好的作家;有人认为莫言应该...
评分当我读这本书的几天里回了一趟老娘那里。老娘一遍给我做饭一遍絮絮叨叨的说起,好像这一阵国家有风声要放开计划生育了。 我随口说了一句,是啊,我觉得你们亏本了。 老娘说,可不,气死了,每天想起这个就生气。 我说算了算了,要是真把我送走再生个儿子,...
评分 评分读完之后,没有酣畅淋漓的畅快感。感觉缺了些什么,或者就是“没有感觉”。 莫言说,属于一些特定时代与群体的名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比如农民工,比如计划生育。而具有普遍人性的人物则会在人们心中长存,比如孔乙己,比如包法利夫人。 对比之前读完的四...
评分回忆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农村社会,简直是与政府天天作斗争,表现形式以计划生育和交公粮来演示。 计划生育的对立面就是超生罚款,强制结扎,强制流产。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民谣总结的“伐树、扒房”,很多农户,为了想要男孩子,房子就被村里管计划生育的给拆了,树木、羊、...
虽说抛去了一贯奇异的文笔特色,整体而言还是挺精彩的,不少情节和话语都十分发人深思。 只是总感觉结尾有些仓促和莫名其妙,缺少升华感,最后有些没劲。
评分在神州大地,除了老庄没有人能逃脱政治,即便不关心政治,政治还是会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蛙是生殖崇拜,是人的象征,是彻夜哀鸣。 “人多力量大”与“提高人口质量”绝不只是一句口号的差别。 高中的生物老师曾说,生物学界普遍定义“人”的形成是受精卵在子宫着床——即与母体产生联系为标志。因此胎儿已是一个完全的生命,而非出了“锅门”后呱呱坠地才是来到人世。 死的不是亿万枚蝌蚪,而是亿万只未曾生长的蛙。
评分虽说抛去了一贯奇异的文笔特色,整体而言还是挺精彩的,不少情节和话语都十分发人深思。 只是总感觉结尾有些仓促和莫名其妙,缺少升华感,最后有些没劲。
评分不管是好是坏 七八十年代的那个年代是中国人重新洗刷思想的年代 是个值得思考的年代 是一切重新开始变好或者变坏的年代
评分莫言一如既往的在其作品里反思,沾到手上的血,是不是永远也洗不干净呢?被罪感纠缠的灵魂,是不是永远也得不到解脱呢?蛙、娃、娲,我们歌颂生命,赞美伟大无私的母爱,全全的忘了它的另一面,一度回到严歌苓《雌性的草地》里去,终于也摆脱不了“感情的奴隶,剩余的工具”,都一个样,姑姑的“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