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云乡,学名邓云骧,室名水流云在轩。一九二四年八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山西灵丘东河南镇邓氏祖宅。一九三六年初随父母迁居北京。一九四七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过中学教员、译电员。一九四九年后在燃料工业部工作,一九五六年调入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院前身),直至一九九三年退休。一九九九年二月九日因病逝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红楼识小录》《红楼风俗谭》《燕京乡土记》《文化古城旧事》等。
此书与《红楼识小录》为姊妹篇。红学家邓云乡先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风俗说起,考证《红楼梦》中涉及的风俗,叙岁时,记年事,说礼仪,谈服饰,讲古董,言官制,道园林,论工艺,兼及顽童课读,学究讲章,至锁至细,无不包藏。作者生于老北京,一生留意京华故事、风俗旧闻,详征博引,溯本求源,所述头头是道,洋洋大观,谈来娓娓,读之忘倦。
读过邓云乡先生的“红学四书”(《红楼识小录》《红楼风俗谭》《红楼梦导读》《红楼梦忆》),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这部古典中国的百科全书。
最近在看邓云乡先生的书《红楼风俗谭》,非常的有趣,看完后三天欲罢不能。 这本书自然是从《红楼梦》引开来的,我也算是《红楼梦》的忠实粉丝了,书反复看过几遍,也看了一些红学的书,然后还对由它衍生出来的话题也特别感兴趣。 邓先生却另辟蹊径,不说艺术文学水平,不...
评分这本书不在手边,凭记忆赞2句。 1。我国传统文人大都是热爱生活的杂家。本书延续的就是《东京梦华录》《荆楚岁时记》《陶庵梦忆》。。。那些传统。这类书的作者一般是老头,少年时那些繁华旧梦依然如数家珍,不写出来总是心头发痒。正因为这类文字是为自己写的,所以既没有太...
评分这本书不在手边,凭记忆赞2句。 1。我国传统文人大都是热爱生活的杂家。本书延续的就是《东京梦华录》《荆楚岁时记》《陶庵梦忆》。。。那些传统。这类书的作者一般是老头,少年时那些繁华旧梦依然如数家珍,不写出来总是心头发痒。正因为这类文字是为自己写的,所以既没有太...
评分是歲之中,余得鄧氏雲鄉所著《紅樓風俗譚》一書,系河北教育出版社刊印。感其徵引既博,妙趣芸芸,令駑鈍後生得窺舊京勝景一二。然鄧公採擷博雅,經史子集,稗官鄉語,繁複雜糅,使晚輩難免應接不暇。余故斗膽自專,潦草記錄鄧氏所引書目,粗略列之,但冀於按圖索驥有所裨益耳...
评分最近在看邓云乡先生的书《红楼风俗谭》,非常的有趣,看完后三天欲罢不能。 这本书自然是从《红楼梦》引开来的,我也算是《红楼梦》的忠实粉丝了,书反复看过几遍,也看了一些红学的书,然后还对由它衍生出来的话题也特别感兴趣。 邓先生却另辟蹊径,不说艺术文学水平,不...
原以为这本会和《识小录》重复,看下来竟然完全没重复,而且写得更细致,对比《红楼梦》引用的原文更多、更详细,一段一段看下来,可以说是有滋有味了,真的非常喜欢这本书!人人都说《红楼梦》是社会百科全书,看了邓老的介绍,终于体会到这种感觉。当了解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再看红楼,很多看不懂或是不理解,一看而过的文字,都廓然开朗了,感觉真的很棒呢!~
评分很多年前买给女朋友的书。七夕礼物之一。
评分《红楼风俗谭》打开了我另一扇观察了解《红楼梦》的大门,将焦点放在了《红楼梦》时代的社会风俗上。虽然书中开篇就提到“真事隐”、“假语存”,但其背后的社会风俗都是真实的。这本书从过年的礼仪到戏班、赌博、吃的学问、荷包、香料、私塾、捐官黑幕、女红刺绣、作诗的学问、江南风俗等等内容无所不包,可以看作是一本清代社会风俗的百科全书。并且在讲述的过程中插入了许多《红楼梦》中的原文和相关的历史资料文献辅助说明,足以看出作者邓云乡作为红学大师的专业与认真。这种说明方式简洁明了,深入浅出,对于了解《红楼梦》时代的社会风俗有很大的帮助。曹雪芹的时代距离现在已过了200多年,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如今已经很难想象当时清朝人的日常生活了,这本书便是我们了解清朝社会风俗的非常全面的参考资料。
评分瑕不掩瑜
评分只能囫囵吞枣,惭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