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1888—1959),世界上唯一一位以侦探小说步入经典文学殿堂,写入经典文学史册的侦探小说大家,以“硬汉派”风格提高了侦探小说的文学品质,被西方文坛称为“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
一生创作了7部长篇小说和20余部短篇小说,被誉为“硬汉派”推理小说的灵魂人物,代表着该种类小说的最高水平。在美国推理作家协会(MWA)票选的150年侦探小说创作史上最优秀作家中,他位列第一。他塑造的私家侦探菲利普·马洛被评为最有魅力的男人。四十年代好莱坞的男演员们以能扮演菲利普·马洛为荣。
他还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编剧之一,是好莱坞“黑色电影”的缔造者。他与比利·怀尔德合作的《双重赔偿》被认为是黑色电影的教科书。
主要代表作有《长眠不醒》《漫长的告别》《高窗》《湖底女人》等。
“硬汉派”推理小说的灵魂人物 犯罪小说界的桂冠诗人
村上春树言其毕生的目标是写作出他和托尔斯泰合而为一的小说
据说,在中国,钱钟书先生是第一个翻译他的作品的人
私人侦探马洛两次偶遇喝得酩酊大醉的陌生醉鬼,把他带回了家。醉鬼叫泰瑞,长相年轻,却一头白发,脸上有条骇人的伤疤,整过容,但尽管落魄之至,却显得颇有教养。他们成了偶尔一起喝一杯的朋友。某个清晨,泰瑞突然出现在马洛家门口,惨白的脸、脸上的疤痕、竖起的衣领、压低的帽檐和手里的枪使他看起来像是老式黑帮暴力电影中走出来的人物。他说自己杀了妻子,一位放荡的富家女,请求马洛帮他逃亡。
于是,一场对酒友的漫长告别就此展开,而一连串的谋杀使这个告别绵绵不绝……
三毛说:“走得突然,我们来不及告别,这样也好,因为我们永远不告别。”可是,那个曾告别过的人呢?就真的告别了吗? 茫茫人海中,陌生的两个人能够遇见是一种缘分,人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中会历经无数次的遇见,无数次的告别,最终完成了生命的成长与结束。 近日《漫长的告别...
评分螺丝起子的滋味 书名:《漫长的告别》 作者:雷蒙德·钱德勒 译者:宋碧云 出版:新星出版社2008年2月版 作为一个“居然没有读过钱德勒的小说的读者”(引自阿城的序),我得经历一个从封面到封底的,认识钱德勒的过程。 ...
评分如果雷蒙德•钱德勒(1888-1959年)不幸在44岁时就去世的话,除了一系列失败,他在这个世界上将不会留下什么痕迹:年轻时他曾在英国海军部短暂供职,后来离职尝试做自由撰稿人,失败。24岁时,他定居美国,做过许多工作谋生,一战期间加入加拿大陆军和英国皇家空军。34岁那年...
评分看到有筒子问译本的问题。本人看过新星2008版和南海2013版。凭着印象用快速翻书的办法搜罗了几条对照,供大伙参考哈。 一,先来几段让大伙感受下两个译本的典型风格: 1,本书第一美人的自杀遗言 新星版P340:他理当年纪轻轻死在挪威,成为我献给死神的恋人。他回来成了赌徒...
评分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雷蒙德·钱德勒《漫长的告别》 对于编辑一本书来说,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所以我先说不重要的,再说重要的;不重要的一笔带过,重要的多说几句。 读客版《漫长的告别》10月18日开卖,接连登上当当、京东、亚马逊小说新书榜榜首,一个月内印量...
道一声再见等于死去一点点。
评分目前而言个人审美还是无法与硬汉推理接轨,冷峻简练的文风是十分有趣的,难以我个人的能力看完全篇后对故事内容还是一知半解,需要高考完重看一次。
评分故事很有意思,推理突忽其然,但是作者的风格加上这个翻译有点难懂……
评分大多推理小说靠一条诡计来支撑起全篇内容,而RC靠一个菲利普马洛撑起一篇推理小说。
评分20170517 @京东畅读 花了很久才读完 结局还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