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學大系(1914-1949)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小说 香港文学 香港 选本 文学 @港版
发表于2024-11-07
香港文學大系(1914-1949)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謝曉虹,香港科技大學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博士。現任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助理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師。獲第十五屆台灣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短篇小說首獎、2004年度香港中文文學獎小說組冠軍。個人首本小說集《好黑》獲第八屆中文文學雙年獎首獎。香港文學雜誌《字花》發起人之一。近期作品有合著小說《雙城辭典》、短篇小說集Snow and Shadow(Nicky Harman 翻譯)。
本卷發掘香港1919至1941年間,印行於雜誌、報章副刊及單行本之小說。
二十年代香港文學新舊交替,白話小說的內容與技巧雖仍處於摸索階段,卻沿此開發出奇異多元的創作實績。其中可見私小說式的文人感懷、城市感官的印象速寫、社會低下階層生活之刻劃;不少作者更通過現代小說此一有待定義之媒介,或深入人際關係、情感愛慾的幽微處,或重塑社會道德價值、性別身份,大膽新穎之想像,未必不及後來者。三十年代末至香港淪陷前,不少內地知名作家短暫來港,固然予本地文壇以啟發與示範,但亦同時成為主導聲音,文學創作與急迫的政治局勢漸見無可分割,早期香港新文學的活力反倒有所減退。
為存香港文學草創時期之豐富面貌,本卷收入作品既有出於成名作家侶倫、謝晨光、張稚子(張稚廬)等,亦不乏被時代遺忘之無名作者。
導言 謝曉虹(節錄)
你要拿那些在時間中沒有自己位置的事件怎麽辦呢?那些事件來得太遲,當它們抵達時,時間已經被分配出去、大卸八塊、分贓完畢。現在那些事件被人丟下,凌亂地散在某處,懸在空中,像是個無家可歸、無所適從的游民。
──布魯諾‧舒茲《沙漏下的療養院》1
一
這裏收入的華文小説,2選自一九一九到一九四一年之間。兩個時間刻度,便於故事的啟動與收結。前者暗示北京爆發的五四運動,在文化上激起的波紋,足以延綿彼時的香港,引發文學的新局面;後者召喚戰爭的記憶: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的黑色聖誕,日軍壓境,當時的港督楊慕琦被迫簽下降書,文化氣候亦為之變天。然而,我們或也不妨視這些時間標記為複合時空體的兩個側影、返回歷史現場的兩個臨時入口。
我把這個選本理解為某種「歷史」的入口,並非視小說為時代的「記錄」。甚麼是寫作?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說,語言(langue)是一道邊界,而寫作──言語(parole)活動是一種逾越,是一種可能性的期待和確定,是一種「行動」。3寫作並不被動地記錄,這種介於個人與社會之間的行動,不單波動着語言的界線,它同時是情感、想像與事件的交會處。寫作的痕跡因而重新賦予歷史一種動態──相對於延綿線性的歷史敘述,我想像一個時代的文學選本,呈現的是一種多孔的狀態:那些已經逝去的,互相競逐的聲音,仍然企圖在歷史那張反覆被塗得扁平的臉上,噴湧出來。
然而,四十年代以前的香港文學,是幾乎已經湮沒了的聲音。如果不是有心者的保存與勘探,4它們大概會在亞熱帶悶熱潮濕的氣候裏,隨發霉的舊報刊,被永久遺忘。事實上,面對倖存的報刊殘頁,消失與沉默的聲音,比遺留下來的更巨大。記憶是選擇性的,文學歷史的記憶因而也是一種集體念記/遺忘的過程。在我來説,這個選本的目標,即是與被遺忘的對抗;而我也是如此理解這裏指涉的「香港」文學。
在徵用「香港」此一意符來理解文學發展時,我們不得不同時意識到它的危險性。「香港文學」之成為一個研究的範疇,浮起於城市主權轉易之際,因而彌漫着被消失的陰霾。5這個與政治現實緊密相連的課題,誘使研究者追索一個足以抗衡中原論述的香港主體。然而,香港文學雖與這座城市的命運休戚相關,它作為一種邊緣的存在,它的被消失,人們對它的視而不見,未必不是這座城市的常態。二十年代的文學雜誌以「伴侶」命名,希望在摩托車與商店招牌之間覓得相濡以沫的同路人又有文人組織「島上社」,以文學出版來抵抗這座「無聲之島」,7都説明了文學生命與這個商埠緊張關係。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香港文學大系(1914-1949)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