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的未來

人工智慧的未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雷‧庫茲威爾Ray Kurzweil

他是全球公認最頂尖的發明家、思想家和未來學家,擁有三十年神準預測的傲人記錄;現擔任Google的工程總監。

《華爾街日報》稱他為「永不滿足的天才」(restless genius),《富比士》雜誌說他是「終極的思考機器」(ultimate thinking machine),《公司》(Inc.)雜誌選其為頂尖創業家之一,並形容他是「愛迪生的正統接班人」;美國公共電視台(PBS)封他為「開創美國的十六位改革家」之一。

庫茲威爾是第一台CCD平台掃描機的主要發明人,也率先發明全字體光學文字辨識器(omni-font OCR)、第一台盲人使用的列印語言閱讀器、第一台能夠重現平台鋼琴和其他樂器聲音的電子合成器,以及最先推出商品化的可處理大量詞彙的語音辨識系統。

庫茲威爾是美國國家科技獎章(National Medal of Technology)得主,入選美國發明家名人堂(National Inventors Hall of Fame),擁有十九個榮譽博士學位,並三度獲頒總統榮譽獎。

他的著作每一推出都造成轟動,除了本書《人工智慧的未來》(How to Create a Mind)之外,重要的有:《智慧型機器時代》(The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心靈機器時代》(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奇點臨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 由於此書影響,2009年Google和NASA合作,在矽谷創辦了一所培養未來學家的學校,名為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由庫茲威爾擔任校長。他也親自導演了同名紀錄片)。

出版者:經濟新潮社
作者:Ray Kurzweil
出品人:
页数:424
译者:陳琇玲
出版时间:2015-8-1
价格:NT 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603172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商业 
  • IT产业 
  • 纸质 
  • 库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大數據的下一步:人工智慧!

「2029年,聽得懂笑話、理解愛的機器人就會出現。」

「2045年,人類將進入技術奇點,電腦可以與人腦完美結合。」

這是本書作者雷‧庫茲威爾(Ray Kurzweil)的大膽預測。他目前擔任Google公司的工程總監,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發明家、思想家、創業家、未來學家、人工智慧的先驅研究者。

他在這本書中,將揭露「人類-機器」文明史上最重要的計畫,也就是運用「逆向工程」來還原人腦的運作模式,利用模擬人類的大腦運作,來開發更高智慧的電腦。

人工智慧的概念,大約起於1940年代,圖靈(Alan Turing)、馮諾曼(John von Neumann)等人進行的思考實驗與實作……直到今天,無人機、無人車、iPhone上的Siri、工業用與服務用機器人開始量產,人工智慧的成果已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

然而,電腦能夠變得如此聰明,要歸功於幾十年來腦科學、神經科學方面的大幅進展。作者估計,人腦的新皮質中大約有3億個模式辨識器(pattern recognizer),它們是同步運作的,可以處理從低概念層級的例如視覺、聽覺的基本輸入,到高概念層級的判斷、預測、表達等等;而各個神經元之間有一千兆個連結,使得「學習」成為可能。重點是,人腦的新皮質是一種層級式的結構,而人工智慧的模型也依此而建立。

書中將重點介紹「思維模式辨識理論」(Pattern Recognition Theory of Mind),據以建立模擬人腦的模型。將來,電腦將具有學習能力、能夠具有意識、能夠理解情感、表達情感。或許,就像動物權一樣,以後「機器人權」或許會引起人類社會的大辯論。

融合了神經科學研究以及最尖端的電腦科技,這本書解釋了人工智慧的基本原理與實作,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將會造出比人類更聰明的機器,並且幫助解決人類社會的重要問題。

★在本書出版一個月之後,Google就聘請了作者庫茲威爾擔任工程總監,掌管機器學習和語言處理的新專案計畫。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花了一周时间看完,基本证明了我开始看此书时的感觉:此书观念态度偏激,不太适合需要科普的人,不过后面章节总算有些人工智能的内容,以及和科学无关的自己的思考,而这只是个态度,没有冒充权威来写,所以从★★升到了★★★。 1、此书把人工智能和脑科学、认知科学、哲学混...  

评分

非常期待思想家预言家的新作。希望更多人关注,有人要翻译没?现在国内引进翻译的书是愈来愈快了。互联网合作翻译模式。 非常期待思想家预言家的新作。希望更多人关注,有人要翻译没?现在国内引进翻译的书是愈来愈快了。互联网合作翻译模式。  

评分

先看一段译文,77页有段加黑的文字是这么说的:“我在本书中的思维模式识别理论是以不同的基本单元为基础的:不是神经元本身,而是神经元集合,我估计有100个左右。”有100个什么?神经元?还是神经元集合?根据常识和后文判断,原文说的应该是,作为基本单位的神经元集合由100...  

评分

全书没读完,如下几个原因: - 涉及的陌生概念太多,特别是脑科学、认证领域的一些前沿概念和动态; - 上述新知识、新概念中的大多数,并没有获得严谨的论证或实验;很多概念还不能精确定义;比如什么是意识、什么是人工智能、什么情况下才能被判定为人工智能;图灵测试或是中...  

评分

花了一周时间看完,基本证明了我开始看此书时的感觉:此书观念态度偏激,不太适合需要科普的人,不过后面章节总算有些人工智能的内容,以及和科学无关的自己的思考,而这只是个态度,没有冒充权威来写,所以从★★升到了★★★。 1、此书把人工智能和脑科学、认知科学、哲学混...  

用户评价

评分

脑科学、AI的深入前沿思考,中间几章人工智能算法有点复杂,没有一定人工智能算法基础的人估计看着会有点吃力。

评分

脑科学、AI的深入前沿思考,中间几章人工智能算法有点复杂,没有一定人工智能算法基础的人估计看着会有点吃力。

评分

透過對大腦新皮質神經元的運作來推測未來人工智慧可能發展的路徑 有點意思 作者對人類科技發展對未來世界的影響呈現樂觀正面 比較沒有人文主義者憂慮科技可能伴生的災難與毀滅可能 對意識機器時代的來臨預期超期前 至於能否在2030年出現 還是有不少難題待克服

评分

透過對大腦新皮質神經元的運作來推測未來人工智慧可能發展的路徑 有點意思 作者對人類科技發展對未來世界的影響呈現樂觀正面 比較沒有人文主義者憂慮科技可能伴生的災難與毀滅可能 對意識機器時代的來臨預期超期前 至於能否在2030年出現 還是有不少難題待克服

评分

脑科学、AI的深入前沿思考,中间几章人工智能算法有点复杂,没有一定人工智能算法基础的人估计看着会有点吃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