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尾河童,日本当代具有代表性的舞台设计家,1930 年生于神户,1954 年因舞台设计而崭露头角, 此后活跃于戏剧、歌剧、芭蕾舞、音乐剧、电视等表演艺术领域, 曾获“ 纪伊国屋演剧”“山多利音乐”“艺术祭优秀”“兵库县文化”等众多奖项。
“我得爬到天花板上瞧瞧……”这是河童在本书里时不时会顽皮地对受访者说的一句话。我们姑且“相信”当年河童为《朝日周刊》“河童窥视工作间”做系列连载采访时就是“爬到天花板上”,逐一窥视了几十位来自日本文学、音乐、戏剧、建筑、手工艺、探险、科学等领域名人的工作间, 同时自己也 被这些被窥者们不失时机地反窥,而这一“互窥”的最终结果,就是我们面前的《窥视工作间》。
尽管书中的文字和素描都定格于三十年前,但其深深的河童印记——即给反窥者们留下一致印象的孩子气和好奇心——使这些文字和图画得以穿越时空却不失其生动鲜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上世纪80 年代日本社会的准全景画面。
买了很久,一个多月之前开始看,但是,直到今天午睡时,才翻至第236页。 这本书,是妹尾河童在《朝日新闻》开设的专栏的合辑,是对各行各业人物的工作间进行的文字及素描“窥视”。每篇都绝对独立,所以,我经常是一次只瞧一两篇。 全书共362页。半梦半醒的冬日午后,关着窗...
评分1.三联书店,印刷设计,品质保证。 2.河童,文字随性,图画随心。认真细致,值得一看。 3.本书在日本出版应该是1986年,现在被炒冷饭出来,依然成功,可见河童的厉害,比时间更可怕。 4.日本人的偏执,好的一面在河童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5.图片略显不足,因为装订原因,...
评分了解各类人士不同的生活 读妹尾河童《窥视工作间》 07-7-21 小满 河童的书每一本都很用心,相信读者都会有和我一样的感觉。他的书也都很有趣,有趣之余也可以增长很多见识,所谓“寓教于乐”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这本《窥视工作间》由...
评分河童的书,总能让人在文字、画面之外有所思考和体会。 《窥视印度》用在印度这样一个多信仰国家的游历见闻告诉我:无论信仰还是性格,若不尊重和接纳彼此之间的差异,就很难生存下去。《窥视日本》用日本人民的生活点滴,让我对日本文化灵魂中深藏的,和风一样的自尊和诗歌一般...
评分这本书应该是我阅读有印象以来的第一本日本作者写的书籍(有可能之前也看过但真的没有什么印象。),这本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实在,它很少包装,没有名人推荐也没有序言部分甚至连最常见的概述你都看不到,非常直截了当的进入主题。窥视工作间整本篇幅都在讲述作者所看的工...
“像孩子一样的人”其实是很高的赞誉吧,真实、执着、热情、好奇。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这样的河童先生的同类,很多人现在已经不在世了,但是有河童先生给他们留下的印迹不管是对被描绘的人还是读者来说都是很幸运的事。在分工精细强调集体精神的社会,能看到各种各样多种形态尽兴的人生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啊!
评分【有人说“越是行政非公开面多和秘密多的国家九月让人感到蹊跷,公开到什么程度那是民主进程的晴雨表”。我对此深信不疑】
评分你可以看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世界。你也可以看到每个人都因为自己的职业和习惯而成为自己,是一本可以反复反复反复读无数遍的书
评分第一间就是井上厦书房!迷妹尖叫!
评分大概期待有点太高,所以读完之后觉得只是“还好”。可以看得出来河童有着一颗童心,书的内容也比较有创意,通过俯视图的方式向我们展示各行各业从业者的工作室,上至总统,下至普通工作者。可惜我对俯视图的兴趣本身不大,而且书里的图基本上是穿插在一篇文字中间,会打断对文字的阅读。如果这本书再版,建议使用线装的方式使书能180°平摊,便于看图,同时把图放在每篇文章最后,读完文字再仔细看图,感觉读起来会更连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