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緻謝
叢書序
第1章 需求與供給分析簡介1
1.1 引言1
1.2 市場類型2
1.3 基本原理和概念3
1.3.1 需求函數與需求麯綫4
1.3.2 需求麯綫的移動與沿需求麯綫的移動5
1.3.3 供給函數與供給麯綫7
1.3.4 供給麯綫的移動與沿供給麯綫的移動8
1.3.5 總需求函數與總供給函數9
1.3.6 市場均衡11
1.3.7 市場機製:能否趨嚮均衡13
1.3.8 拍賣:一種找到均衡價格的方法16
1.3.9 消費者剩餘:支付意願減去實際支齣19
1.3.10 生産者剩餘:收入減去可變成本21
1.3.11 總剩餘:總價值減去總可變成本22
1.3.12 社會總剩餘最大化的市場22
1.3.13 市場乾預:對總剩餘的消極影響23
1.4 需求彈性27
1.4.1 自主價格的需求彈性28
1.4.2 需求的價格彈性:對總支齣的影響31
1.4.3 需求的收入彈性:正常品與劣質品32
1.4.4 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替代品與互補品33
1.4.5 從需求函數計算需求彈性34
1.5 章末總結35
第2章 需求與供給分析:消費者需求37
2.1 引言37
2.2 消費者理論:從偏好到需求函數38
2.3 效用理論:對消費者偏好的模型分析38
2.3.1 消費者選擇理論的公理性假設38
2.3.2 錶示消費者的偏好:效用函數40
2.3.3 無差異麯綫:效用函數的圖形化描述40
2.3.4 無差異麯綫簇42
2.3.5 自願交換的收益:通過交易創造財富43
2.4 可能性集閤:消費、生産和投資選擇44
2.4.1 預算約束44
2.4.2 生産可能性集46
2.4.3 投資的可能性集閤47
2.5 消費者均衡:考慮預算約束下使效用實現最大化47
2.5.1 決定消費者均衡時的商品集47
2.5.2 消費者對收入變化的反應:正常品與劣質品48
2.5.3 消費者對價格變化的反應49
2.6 重新審視消費者需求函數49
2.6.1 從偏好、預算約束到消費者需求麯綫50
2.6.2 正常品的收入效應和替代效用50
2.6.3 劣質品的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52
2.6.4 吉芬商品:收入效應大於替代效應53
2.6.5 韋伯倫商品:需求麯綫斜率為負的商品54
2.7 章末總結55
第3章 需求與供給分析:廠商57
3.1 引言57
3.2 廠商的目標58
3.2.1 利潤的類型59
3.2.2 利潤的比較61
3.3 對收益、成本和利潤的分析62
3.3.1 利潤最大化62
3.3.2 生産率83
3.4 章末總結90
第4章 廠商和市場結構91
4.1 引言91
4.2 市場結構的分析92
4.2.1 經濟學傢提齣的四種市場結構92
4.2.2 市場結構的決定因素94
4.3 完全競爭96
4.3.1 完全競爭市場中的需求分析96
4.3.2 完全競爭市場中的供給分析101
4.3.3 完全競爭市場中最優價格和産齣102
4.3.4 完全競爭市場中影響長期均衡的因素104
4.4 壟斷競爭106
4.4.1 壟斷競爭市場中的需求分析107
4.4.2 壟斷競爭市場中的供給分析107
4.4.3 壟斷競爭市場中的最優價格和産量107
4.4.4 壟斷競爭市場中影響長期均衡的因素108
4.5 寡頭市場109
4.5.1 寡頭市場中的需求分析和定價策略109
4.5.2 寡頭市場中的供給分析114
4.5.3 寡頭市場的最優價格和産量115
4.5.4 影響寡頭市場長期均衡狀態的因素115
4.6 壟斷市場116
4.6.1 壟斷市場中的需求分析117
4.6.2 壟斷市場中的供給分析118
4.6.3 壟斷市場中的最優價格和産齣119
4.6.4 價格歧視和消費者剩餘120
4.6.5 影響壟斷市場中長期均衡的因素121
4.7 市場結構的確定122
4.7.1 計量經濟學的方法122
4.7.2 衡量市場結構的簡便方法123
4.8 章末總結124
第5章 總産齣、價格水平與經濟增長126
5.1 引言126
5.2 總産齣與總收入127
5.2.1 國內生産總值128
5.2.2 GDP的構成133
5.2.3 GDP、國民收入、個人收入、個人可支配收入136
5.3 總需求、總供給與市場均衡140
5.3.1 總需求141
5.3.2 總供給149
5.3.3 總需求和總供給的移動150
5.3.4 均衡GDP與均衡價格159
5.4 經濟增長及其可持續性167
5.4.1 生産函數與潛在GDP167
5.4.2 經濟增長的來源169
5.4.3 可持續增長的衡量172
5.5 章末總結176
第6章 理解經濟周期180
6.1 引言180
6.2 經濟周期概覽181
6.2.1 經濟周期階段181
6.2.2 經濟周期中要素使用情況184
6.2.3 房地産業的行為189
6.2.4 對外貿易部門的行為190
6.3 經濟周期理論192
6.3.1 新古典主義學派和奧地利學派192
6.3.2 凱恩斯主義學派與貨幣主義學派193
6.3.3 新古典學派195
6.4 失業和通貨膨脹199
6.4.1 失業199
6.4.2 通貨膨脹202
6.5 經濟指標211
6.5.1 通用的經濟指標211
6.5.2 其他經濟指標215
6.6 章末總結216
第7章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218
7.1 引言219
7.2 貨幣政策220
7.2.1 貨幣221
7.2.2 中央銀行的職能229
7.2.3 貨幣政策的目標231
7.2.4 緊縮的和擴張的貨幣政策以及中性利率243
7.2.5 貨幣政策的局限性244
7.3 財政政策247
7.3.1 財政政策的職能和目標248
7.3.2 財政政策工具和宏觀經濟253
7.3.3 財政政策的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258
7.4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之間的聯係261
7.4.1 影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組閤的因素261
7.4.2 量化寬鬆和政策的相互作用262
7.4.3 可信性和承諾的重要性262
7.5 章末總結263
第8章 國際貿易與資本流動265
8.1 引言265
8.2 國際貿易266
8.2.1 基本術語266
8.2.2 國際貿易和資本流動的模式和趨勢268
8.2.3 國際貿易的優點和成本271
8.2.4 相對優勢和從貿易獲益274
8.3 貿易和資本流動:限製和閤約280
8.3.1 關稅280
8.3.2 配額282
8.3.3 齣口補貼283
8.3.4 貿易集團、共同市場和經濟聯盟284
8.3.5 資本限製288
8.4 國際收支289
8.4.1 國際收支賬戶289
8.4.2 國際收支項目290
8.4.3 國際收支中的成對交易與記賬方法292
8.4.4 國民經濟核算和國際收支295
8.5 貿易組織298
8.5.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99
8.5.2 世界銀行集團300
8.5.3 世界貿易組織301
8.6 章末總結303
第9章 貨幣匯率306
9.1 引言306
9.2 外匯市場307
9.2.1 匯率市場功能311
9.2.2 市場參與者315
9.2.3 市場規模和市場構成318
9.3 外匯匯率的計算319
9.3.1 外匯報價319
9.3.2 交叉匯率322
9.3.3 計算遠期匯率324
9.4 匯率製度330
9.4.1 理想的匯率製度330
9.4.2 貨幣製度的曆史演進331
9.4.3 貨幣製度的分類332
9.5 匯率、國際貿易與資本流動338
9.5.1 匯率與貿易餘額:彈性法339
9.5.2 匯率與貿易餘額:吸收法342
9.6 章末總結345
第10章 貨幣匯率:決定因素與預測348
10.1 引言349
10.2 外幣交易市場概念350
10.2.1 現匯匯率報價中的套匯限製353
10.2.2 遠期市場356
10.3 匯率的長期結構361
10.3.1 國際外匯平價條件363
10.3.2 評估外匯匯率均衡水平374
10.3.3 綜述:一個包括長期均衡的方程375
10.4 套利交易376
10.5 國際收支平衡變動的影響379
10.5.1 經常賬戶失衡和匯率的決定因素380
10.5.2 資本流動和匯率決定因素382
10.6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388
10.6.1 濛代爾—弗萊明模型388
10.6.2 用貨幣模型理論解釋匯率的決定因素390
10.6.3 泰勒規則和匯率的決定390
10.6.4 貨幣政策與匯率:曆史證據392
10.6.5 財政政策與匯率394
10.7 匯率管理:乾預和調控396
10.8 貨幣危機399
10.9 短期預測工具401
10.9.1 技術分析402
10.9.2 指令流、投資者情緒和持倉位置403
10.10 章末總結405
附錄10A 本書使用的貨幣代碼409
第11章 經濟增長和投資決策410
11.1 引言410
11.2 全球經濟增長:發達國傢Vs發展中國傢411
11.2.1 儲蓄和投資413
11.2.2 金融市場和金融中介機構413
11.2.3 政治穩定性、法律規定和産權414
11.2.4 教育和醫療製度414
11.2.5 稅收監管係統414
11.2.6 自由貿易和無限製的資本流動415
11.2.7 總結製約發展中國傢經濟增長的因素415
11.3 為什麼潛在增長對投資者來說很重要417
11.4 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421
11.4.1 生産函數421
11.4.2 資本深化Vs技術進步422
11.4.3 增長核算424
11.4.4 擴展生産函數425
11.4.5 自然資源425
11.4.6 勞動供給427
11.4.7 勞動力質量:人力資本431
11.4.8 資本:ICT和非ICT431
11.4.9 技術432
11.4.10 公共基礎設施435
11.4.11 總結436
11.5 增長理論440
11.5.1 古典增長模型440
11.5.2 新古典增長模型440
11.5.3 內生增長理論448
11.5.4 有關收斂的討論450
11.6 開放經濟中的增長453
11.7 章末總結460
第12章 管製經濟學462
12.1 引言462
12.2 監管綜述463
12.2.1 監管和監管者的分類463
12.2.2 監管的經濟學原理465
12.2.3 監管工具467
12.3 商業監管470
12.4 金融市場的監管473
12.5 監管的成本收益分析474
12.6 監管分析475
監管的效果477
12.7 章末總結479
術語錶481
參考文獻492
編者簡介496
CFA項目介紹497
譯者後記498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