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保孜,江苏兴化人。1957年2月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第二炮兵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一级编剧。著有《红墙里的瞬间》《铁血N4A》《红镜头》《中南海人物春秋》《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毛泽东正值神州有事时》等数十部纪实文学著作。多次获“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中国图书奖、解放军图书奖等奖项。
杜修贤(1926年11月—2014年6月),陕西米脂人,1945年在延安八路军电影团师从吴印咸学习摄影。1954年任新华社北京分社任摄影组组长、新华社摄影部中央新闻摄影记者。1960年起担任新华社驻中南海摄影组副组长、摄影部中央新闻组组长,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中央外事摄影协作小组组长。20世纪60-70年代,他先后担任周恩来、毛泽东专职摄影记者。1980年担任中国图片社副总经理,1984年离休。
《周恩来最后600天》真实地记录了周恩来总理从患病、住院到逝世的最后生命岁月,生动地展现了周恩来总理与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顽强斗争并在毛泽东主席的支持下,逐步推举邓小平重新走上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的过程,表现了周恩来总理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伟大的人格力量。
周恩来从患病到住院,经历了两年苦撑危局的政治苦旅;从住院到逝世,又经历了600天由生到死的病痛时日。周恩来从1972年5月12日,检查出尿中有癌细胞,随后被确诊为膀胱癌。他不仅继续担负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繁重工作,而且承受着来自党内外巨大的政治压力,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在批判极“左”思潮、“组阁”、“反对经验主义”等重大问题上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在毛泽东的支持下,逐步推举邓小平重新走上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为中国今后的前途和命运作出了重大贡献。自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周恩来生命的最后600天里,共做大小手术13次。周恩来生命最后的岁月,伴随着病痛、负重、伤感、离别与希望,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党和国家的事业。
收录300多幅历史照片,记录周总理最后600天令人心痛岁月,大量珍贵照片属首次面世
开国总理周恩来,他生前没有子女,死后没有墓穴,他将自己完全融入了祖国的土地
“十里长街送总理”这段,我是含着眼泪读完的。书的内容是很沉重,癌症、四人帮、文革、以及合作了半个多世纪的老伙计的不理解不支持,折磨到逝世之时总理仅剩下的61斤体重。 我们已无法回到那个时代,但在那些总理最后的日子里,他为共和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崇高理想而忍受...
评分《人类简史》中有一句话:人类对于痛苦或快乐的感知,从来都是大脑皮层的一种神经反应,是一种多巴胺类似的化学物质引起的,这点从生理上没有变化过,也没有因为历史时代或环境的好坏而改变的。也就是说生活在中国秦朝暴政下的奴隶和生活在天朝和平盛世下的人们,对于快乐和痛...
评分一直都知道总理的不容易,而且每次看电影<周恩来>也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流泪。很多细节在这本书中是第一次披露,尤其是对一些照片当时的政治背景的交代,也算是对这段历史的另一种注脚。实事求是的说这本书的文笔并不是很出彩,而且有些地方过于煽情。它不是一本纯粹的严肃...
评分几年前我买过一本《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作者也是这两位,这两本书我都很喜欢,交叉着看可能会更好。 主席这辈子最大的能耐就是用人,让谁上不让谁上都他说了算,而且被整的人还没法有半点脾气,主席这样的人,500年才有一位。 总理最大的能耐就是忍,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
评分机场接人等待时在书店随手翻到这本书,之前几乎没有读过人物传记,藉由儿时以来各方面信息产生的对于周恩来总理的崇敬之情,遂买来这本。书籍阅读三分之一时恰逢“七一”,单位组织红色观影,正好观看影片是《周恩来回延安》,电影内容虽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在回延安期间的一...
照片非常珍贵,撑起了这部书的篇幅与价值。 文字一般,作者估计也看不到什么新材料,中规中矩吧。
评分赞誉主要给书中大量的非常珍贵的照片,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彩照,带人们回到那个时代。作者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对周总理的尊重和敬仰可以理解,但有些笔触过于感性,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不太习惯。
评分崇敬
评分看得我直吐气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本身 德才兼备应是成为政治家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评分看红了眼眶 我特别特别喜欢他。 用尽一生 服务人民 实在伟大。 去世前也想着别人 心里唯独没有自己。 里面的历史照片 太珍贵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