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齊奘,生於山東省臨清市,中國語言學傢、文學翻譯傢,梵文、巴利文專傢、作傢。北京大學教授、輔仁大學教授.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係,師從吳宓、葉公超。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5年被德國哥廷根大學錄取。1941年獲德國哥廷根大學博士學位。1946年迴國後,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學係教授、係主任。195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73年開始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1977年完成全譯本。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2009年7月11日病逝,享年98歲。季羨林通曉梵語、巴利語、吐火羅語等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幾位從事吐火羅語研究的學者之一。
《留德十年》是季羨林之子季承先生授權,最新圖文典藏版。
其实按道理说,读季先生的书总能感觉到一种真情。《牛棚杂记》给我一种震撼、气愤、感动,因为毕竟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读起来也难有共鸣。但是《留德十年》却不同,那时候的他或者和现在的我们一样,对于海外镀金有着莫名强大的冲动,同时也对周围充斥着金钱铜臭、昏昏堕落而...
評分直接把自己发在数典的文搬过来…… 《留德十年》是季老的回忆录,可能学生时代牵涉政治甚少,此书情感更为真挚,季老在德经历了二战,经历本已丰富,读来也能见到当时纳粹德国生活中的一面,可爱的一面,就这一点便值一读。季老的文字,我觉得只能视为平易,还欠文采。但是此...
評分 評分午餐时翻看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自认十分有趣,遂花费一下午看完全书。合书后只觉头昏脑涨,信息量太大,而我又是太久未读书了。 发现先生留德初衷与我现在的心理甚为相似:体验生活+镀金。不料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留就是十年。去是坐火车十天,经伪满洲国,苏联,...
評分直接把自己发在数典的文搬过来…… 《留德十年》是季老的回忆录,可能学生时代牵涉政治甚少,此书情感更为真挚,季老在德经历了二战,经历本已丰富,读来也能见到当时纳粹德国生活中的一面,可爱的一面,就这一点便值一读。季老的文字,我觉得只能视为平易,还欠文采。但是此...
此書雖稱不上是經典,但也絕不俗。有人質疑文筆差,較囉嗦,可詞藻華麗反而是雕蟲小技。季老的記錄和感悟,是非洞明世事曆經風雨的人能道的齣的。用詞造句樸實準確,著力呈現最真卻平常的情感。難得。
评分看中西貫通的學者的寫作是很舒服的,這也提醒瞭我們曾失去多少。曆經歡樂與苦難後寫迴憶錄是有勇氣的行為,直視有的人也許不敢直視的過去與本心。
评分天啊
评分季老的文筆啊,還真是不忍卒讀
评分拾得這本書的原因很偶然,緣於聽手嶌葵的歌。有樂友評論道:有人在讀瞭《留德十年》後, 因季老的一段話‘如果她還留在人間的話,恐怕也將近古稀之年瞭。而今我已垂垂老矣。世界上還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會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時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沒有瞭。’被這段愛情故事所感動,專程到哥廷根遍尋伊姆加德的下落,最終找到瞭她。伊姆加德小姐終身未婚,獨身至今,而那颱曾經共用的老式的打印機依然靜靜地放在桌子上。看完評論不甚感慨,不過讀完《留德十年》其實知道季老先生是剋製的。他那人生最黃金的十年幾乎是與書為伴的,他從未妄想會與伊姆加德小姐有任何的發展空間。那是對發妻的忠誠,對愛情的忠貞,對伊姆加德小姐的敬重纔會做的決定。隻是真的很遺憾,1983年當季老再次迴到哥廷根時,曾打聽過她的,卻杳如黃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