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方斯•冯•穆默
1900年7月来华,任德国驻华公使。摄影爱好者。
程玮
中国作家,电视媒体人。1993年移居德国。影视作品曾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最佳编剧奖”“金鸡奖最佳儿童故事版奖”,文学作品多次入选年度全国“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闵杰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国内最早收集清代照片“以图解史”学者之一。编著有《晚清七百名人图鉴》《影像辛亥》等影像类图书。
本书为德国公使穆默1900年7月至1902年7月游历中国各地所摄制的照片集。由史学家对每幅照片进行解读。内容涉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上海、天津、承德、山海关、秦皇岛、厦门、汕头、澳门、广东、香港、九江、南京、汉口等地。穆默是政治家,来华的主要任务是促成《辛丑条约》签订,故而本书中所收照片,还集中反映了八国联军的进军路线、辎重补给、军容军貌、高级将领、外交官员、各地领馆以及外交谈判等场景,兼具史料与观赏价值。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有意思的是解答了瓦德西在1901年1月的日记里提到的那三个“温文尔雅、举止优美、发辫好看”的皇帝兄弟,分别是载沣、载洵、载涛(145),比较珍贵的是中国最早的警察照片(1902年八国联军撤离后由袁世凯成立的天津警察,203),与北京相关的有尚未完全毁掉的圆明园的规月桥和海晏堂,后来经中国地痞八旗兵与外国人的二次破坏终成废墟。还有被八国联军毁坏的北京城墙、被义和团毁掉的南堂、围攻的北堂、北京(万国)俱乐部、被炸毁最惨的法国使馆,以及使馆区两侧和平与战争区域的对比(72)、德国使馆的旧照(奥地利公使夫人说其在被围攻期也“镇定整洁”,139)。此外,穆默的照片见证了天文台被德、法联军拆解的过程,北京街道的小集市、市民与乞丐、城墙及天坛等景点可以和摘译本《德语文献中晚清的北京》中的文字描述互补。
评分照片沿着作者的经历展开,场景真实多样,对了解清末的北京和中国很有价值。但印刷清晰度普遍不够,在北京的部分,有个别场景解释错误,美中不足。
评分很有意思
评分文字说明赋予已经丧失语境的照片一份新的内涵。
评分感觉独轮车载人载物也是项技术活。 看到一些家乡从前的照片又想起老一代人讲的那些故事,历史撼动人的一部分是厚重感,像是落满了灰尘,但讲起来却又只是轻飘飘的一句话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