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经济学1》 关键点:生活中的经济学 复述知识 1. 人们会受到利益的驱使而“作弊”。 2. 比如日本的相扑,按照他们的特殊规定,有一个关键场次。赢了可以晋级,输了就不能。如果双方选手一个处于关键场次,一个不处于。那么他们会串通晋级牟利。 3. 比如教师监考作弊,...
评分一 1964年3月,一个周四的深夜。28岁的基蒂·吉诺维斯被残忍杀害。当时有38位邻居目睹了她被凶手用刀捅死的整个过程,但没有一个人报警。 很熟悉吧?来自《纽约时报》的著名报道,被无数文章引用过,尤其是需要批判人性冷漠的时候。 《魔鬼经济学》的两位作者却引领我们去看另...
评分看了快两本了,还没看完,不过不影响评价该书,作者用经济学分析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确实能够让读者增加一些角度考虑问题,当然如果只是就事论事学习几个案例,增加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倒没什么意思,如果读者看后学会作者的思维方式,尤其是面对习以为常的的社会问题,自己多...
评分读第一部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对下结论这事有了新的认知,在不了解详细的情况下,孰因孰果很难说。望文生义的思维方式很普遍,常常会导致人们采取自以为是的应对方式。 就某个话题著书立说的人很多,在读这本书期间,晚上睡觉的时候收听逻辑思维,那期讲的...
评分一 1964年3月,一个周四的深夜。28岁的基蒂·吉诺维斯被残忍杀害。当时有38位邻居目睹了她被凶手用刀捅死的整个过程,但没有一个人报警。 很熟悉吧?来自《纽约时报》的著名报道,被无数文章引用过,尤其是需要批判人性冷漠的时候。 《魔鬼经济学》的两位作者却引领我们去看另...
看看
评分第一部,基本就是,针对日常的不寻常现象,提出问题,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第二本,有点无聊,有点看不下去了。 第三本,看到了几个很关键的点。
评分有部分内容不错印象深刻,比如利用数据模型分析出恐怖分子;但对第四册不喜欢,里面几乎都是小短篇,无甚趣味。
评分第一部,基本就是,针对日常的不寻常现象,提出问题,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第二本,有点无聊,有点看不下去了。 第三本,看到了几个很关键的点。
评分我给3.8分(5分制),一定程度上略显啰嗦,尽管为了说清逻辑和方法而反复论证,但是一旦理解了作者的初衷,发现很多章节有标题党的嫌疑,且并无太多的营养,对于观念的影响和改变也并没有宣传所讲的那样。近期罗辑思维卖书的水准有所下降,须冷观筛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