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逃港(增訂本)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香港史 历史 中国 香港 陈秉安 改革开放 纪实文学 历史-中国现代
发表于2025-02-24
大逃港(增訂本)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去年在大理的时候翻一个画册,看到了一张上世纪60-70年代广州市民强健体魄以渡河到轰空的照片,就开始对这段历史感兴趣。这个题材不容易做,写作上除了文体非常知音体之外也没有什么大缺点。有趣的是增订版上有太上煌的一句话:“千言万语说的再多,都是没用的,把人民生活水准搞上去,才是唯一的办法。不然,人民只会用脚投票。”
评分文人真厉害,会玩情感。买了中和出版的,但其实没有什么过激的言论,虽然留下很多可以延伸的缝隙,但也多是似是而非。当局者迷,也是后来人必须给予的同情,后来人不也有后来局。作者能以怜悯的态度讲述这些故事也算很有良心了。行文风格真的很有火车站书店卖的那种八卦类书的特点。
评分不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讲述,通过采访聚焦到当年逃港者个人的故事,经历,来反映历史上几次大逃港的背景,对几次重大的逃港事件也有叙述,资料也非常详实,也结合当时的政策来将逃港的来龙去脉。体会是人其实很简单,为了生活只能用脚投票,困难年代是如这样,现在也是为了更好生活而奔波。所以有时所有的政策规定,一定要依从人的需求出发,强求不来,越是逆着来,后面问题越多。或者这点在层次需求理论得到验证。第二个是,认知水平。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很多因素限制了人们的思想水平认识认知,想问题总是一刀切,就是脑子里想不通,社会主义与资本市场的融合,虽然现在觉得很正常的东西,可能在当时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或许也和教育水平有关吧,环境限制了人的想法。所以人一定要多见识外面的世界,接触更先进的社会,文化,理论,知识,科技。
评分感谢陈老师,让这段历史不至埋没于尘埃,对于香港的社会构成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评分历史的任何一次波澜对个人来说都是一生的动荡。侥幸生于这个时代且躲过诸多政策上的曲折真是极大的幸运。
陈秉安 湖南桂阳县人,记者、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从事新闻工作多年。长篇报告文学《深圳的斯芬克思之谜》获1990—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
二战之后,中国也有自己的柏林墙、三八线。 河那边,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的灯红酒绿;河这边,是“万岁”的社会主义的忆苦思甜。 建国前,党打天下,为的是让人民脱离水深火热,吃饱饭;建国后,党管天下,宣传资本主义的水深火热,让人民吃忆苦饭。 建国初,党放松对外走廊,...
评分先扯一点这本书 首先,历史资料什么的还算不错。写的也还算客观。 其次,不给五星两个原因,一个是很多细节杜撰太浓重,还一个就是最后居然扯到了习仲xun,马屁太明显了。 最后,可以肯定的是作者还是至少想要写点真话的。从1962年之后一直到1978年中间这么多年基本都没咋写,...
评分对香港这个城市,我有着特别的感情,因为她的现在,也因为她的过去。 1962年5月3日,香港《星岛日报》称,“由于大陆边防紧闭放宽的原因,麋集于边界准备偷渡入境者,现已至三四万人之多。” 即便港府出动了5000名军警,上百条警犬,十几架直升机,依然无法抵挡大陆民众的冲...
评分文/王嫣芸 第一次听说“逃港者”,是在去年十一月。 他们来自湖南、广东、福建、黑龙江等全国12个省,62个市(县),在上世纪50年代至八十年代间,从深圳越境逃往香港。官方资料显示,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深圳历史上总共出现过四次大规模逃港潮,分...
评分陈秉安:《大逃港》,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2018年重印 20181003 曾经听闻围绕柏林墙有“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故事,在柏林墙倒塌前,守卫射杀了一位企图翻墙而过的青年。虽然这些卫兵仅仅是为执行命令,别无选择,罪不在己。然而法官认为: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
大逃港(增訂本)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