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社会评论家、英语文体家。1936年,奥威尔参加西班牙内战,因重伤返回英国。1939年,二战爆发,他积极参加反纳粹的活动。西班牙内战和二战的痛苦经历,让他对战争与和平、极权与民主、社会关怀与人类理想进行了深刻的思考。1945年,乔治·奥威尔出版了著名的小说《动物农场》。1949年,他的代表作《1984》问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他的名字衍生出的“奥威尔注意”“奥威尔式”等词成为通用词汇而被广泛使用。
本书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一部政治讽刺小说,小说创作于1948年,出版于1949年。书中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未来极权主义社会,通过对这个社会中一个普通人温斯顿·史密斯的生活描写,投射出了现实生活中极权主义的本质。
自从一九九零年夏天来美,身不由己一直有国难归。去年十月,有友人约我从华盛顿回北京去讲学,我一口就答应了。 八年中,多少至亲好友一个接一个谢世了。远一些的不说,前年六月,董乐山从北京寄来《汪曾祺悄然归去》的剪报。曾祺和我相知六十多年,九零年夏我离京前曾到他家...
评分奥威尔在书中得出了一个必将到来的悲观结论,我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多数人总是对此视而不见。 我对于1984的看法是:这是一部极为悲观的作品,那种绝望的悲观如同饥饿,寒冷或者肉体的痛楚,你以为用冷漠可以咬牙坚持过去,但结果只是一再证明自己的软弱无力。 造就那种悲观...
评分最近断断续续在看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别人问我它是什么书的时候,我会很严肃地和他们说:这是一本很恐怖的书。 说它是恐怖之书不是说这书写的是恐怖故事,而是让你看了以后你会觉得不寒而栗,你会庆幸自己暂时没有生活在那样的氛围之中。 单看我的这题目吧,...
评分这里说的译本分别是董乐山、刘绍铭和孙仲旭的译本,这三个译本流传比较广,质量也都不错。本文试图通过一些译例,结合原文,来简要比较这三个译本。 第一部 第一章 Down at street level another poster, torn at one corner, flapped fitfully in the wind, alternatively co...
评分《1984》中有一个很小的细节,读到的时候我惊了一跳。 大洋国的外围党员每天早晨醒来之后,都要在电幕的监视下做一套体操。其中有一节“指尖碰脚趾”的动作,是温斯顿最痛恨的。每次一做这个动作,他都会“从脚踵到屁股感到一阵剧痛,最后常常又引起咳嗽的发作。”他原本正陷于...
看完后,我好像可以理解霸王别姬中蝶衣和段小楼可以互相揭发检举了。
评分在国内如此大环境下,读这本书,真是让人后背一阵发凉。
评分第二次读1984摆脱了初次阅读被预言到现实的惊悚感,有一点之前没有注意到的是奥威尔很重视语言对群体的影响,比如doublethink可以完美解决人们的焦虑在于语言的doublemean,newspeak体系下交谈变成了duck apeak因此阻止了理解性吸收,如此浓厚的功利主义让人联想到的12年应试教育的政治课程,背诵速记口诀抽答一个轮回下去,证明这场大型实验还算成功。
评分在成立之前预演你的存在,以直男式的革命爱情和灰暗故事为调剂,书写政治宣言。
评分看得有点囫囵吞枣,再看一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