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第3版)

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戴维·麦克莱伦
出品人:
页数:379
译者:李智
出版时间:2016-10-1
价格:6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0234205
丛书系列: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典藏版
图书标签:
  • 马克思主义
  • 思想史
  • 马克思
  • 历史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英国
  • marxisme
  • marxism
  • 马克思主义
  • 理论
  • 哲学
  • 政治学
  • 社会学
  • 意识形态
  • 历史
  • 学术著作
  • 当代马克思主义
  • 西方马克思主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被誉为“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述及马克思以后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从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的马克思主义到俄国马克思主义,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新马克思主义到中国与第三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再到当代欧美马克思主义。作者认为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遍及各个领域,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却因此有了不同的发展和变异,而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体系了。

此次出版为第3版的典藏版。

作者简介

戴维·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英国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国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它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述资料翔实、研究严谨,在欧美有着深刻的学术影响力。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马克思》《马克思的生平与思想》《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思想导论》《马克思传》《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等。

目录信息

导论 马克思的遗产
第一编 德国社会民主党人
第1章 恩格斯的贡献
第2章 与修正主义的论战
第3章 激进派
第4章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
第二编 俄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5章 起源
第6章 托洛茨基
第7章 列宁
第8章 20世纪20年代俄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9章 斯大林主义
第10章 斯大林以后的共产主义
第三编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欧洲马克思主义
第11章 卢卡奇
第12章 科尔施
第13章 委员会共产主义
第14章 葛兰西
第四编 中国和第三世界
第15章 中国革命的形成
第16章 掌握政权的毛主义
第17章 拉丁美洲
第18章 马克思主义与不发达现象
第五编 欧洲和美国的当代马克思主义
第19章 法兰克福学派
第20章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21章 德拉沃尔佩学派
第22章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23章 英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24章 马克思主义在美国
结论
大事年表
马克思主义谱系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马克思的罪恶比希特勒深重。他那些诞生在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煽动了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封建制度中长成的中国农民没经历过欧洲背景下的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极有可能在某种意义上受到“蒙蔽”。他们相信在地球上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美好,但马克思却还没有严谨论证这一进...

评分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讲述马克思主义运动史的著作,而是一本描写马克思主义思想变迁的经典著作。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会更详细的描述历史本身,而后者则会适当地分割历史,以呈现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几个变化过程。   该书考察了包括冷战在内的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并...  

评分

马克思的罪恶比希特勒深重。他那些诞生在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煽动了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封建制度中长成的中国农民没经历过欧洲背景下的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极有可能在某种意义上受到“蒙蔽”。他们相信在地球上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美好,但马克思却还没有严谨论证这一进...

评分

马克思的罪恶比希特勒深重。他那些诞生在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煽动了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封建制度中长成的中国农民没经历过欧洲背景下的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极有可能在某种意义上受到“蒙蔽”。他们相信在地球上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美好,但马克思却还没有严谨论证这一进...

评分

——从马克思到斯大林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阶段,从黑格尔到恩格斯 辩证法兴起的历史背景: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进步,但是同样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剥削与政治动荡,于是,产生了一种进退维谷的哲学。认为世界在存在一面的同时,也存在与之相反的另一面...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咋地

评分

太浅了,基本只是要点提示,并且评论也比较浮光掠影。讲毛的那一章篇幅相当长,写的挺让人感动,这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彩理论阐释!

评分

马克思的继承者们从各自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解释,但终究无人能够摆脱效果历史的局限。因此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争论都是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的不变主题。同时,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的内在理路一以贯之的仍是对旧世界观的批判与怀疑,在这一点上马克思的继承者们和马克思始终站在同一个起点。然而宿命论的教条却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似乎总带着一些悲情意味,令人感叹马克思主义者凝视深渊的勇气和觉悟。

评分

梳理了一遍马克思主义演化史,考茨基、卢森堡和西马的引文启发很多。对毛主义的评价与概括有新意,超越了正常党史教材的藩篱,缺点是论述毛主义关于党组织建设理论较薄弱。 又跳读了一遍,麦克莱仑运用材料的能力和对文本的熟稔程度令人崇拜。各有侧重,比如第二国际多是工人运动史,苏联多是政治史,西马是哲学史,当他不满足于当个珠宝商而是亲历亲为去做珠宝匠,议论就超越了历史。国内专家,你们不汗颜吗?

评分

可以称之为恩格斯列宁主义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