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传

陈云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金冲及
出品人:
页数:1867
译者:
出版时间:2015
价格:136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734311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陈云
  • 传记
  • 历史
  • 中共党史
  • 政治
  • 近现代
  • 金融史
  • 近代史
  • 陈云
  • 传记
  • 历史
  • 政治
  • 人物
  • 中国共产党
  • 改革开放
  • 邓小平
  • 经济
  • 建国初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陈云传》以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生动细腻地叙述了陈云同志为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实现中国的独立、统一和富强,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全面反映了他在参加领导革命斗争、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多谋善断的领导才能,以及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注重调查研究、关心人民群众的工作作风。全书共43章,约130多万字。其中,1905年至1949年,分为12章。这12章,反映了陈云同志在新民主主义的各个时期,特别是在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为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为巩固发展壮大党的组织,为解决陕甘宁边区的财经困难,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和实现东北全境解放的斗争中,所进行的卓越工作和作出的重大贡献;1949年至1976年,分为23章。这23章,反映了陈云同志在建国之初的恢复国民经济的斗争中,在实现社会主义的改造和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扭转国民经济发生的严重困难局面中,在“ 文革”后期探索国际新形势下的对外贸易中,所进行的卓越工作和作出的重大贡献;1976年至1995年,分为8章。这8章,反映了陈云同志在粉碎“四人帮”和进行拨乱反正的斗争中,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中,所进行的卓越工作和作出的重大贡献。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一、到商务印书馆当学徒
二、投人工农运动
三、在江苏省委
四、中央特科书记和全总党团书记
五、在中央苏区和长征路上
六、向共产国际汇报和在新疆
七、中央组织部部长(上)
八、中央组织部部长(下)
九、主持边区财经工作
十、建立北满根据地
十一、坚持在南满
十二、主持东北财经工作与接管沈阳
十三、进北平,赴上海
十四、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十五、调整工商业
十六、抗美援朝中的财经工作
十七、准备大规模经济建设
十八、在“三反”、“五反”中
十九、出访苏联
二十、粮油棉统购统销
二十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出台
二十二、两下江南
二十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十四、中共中央副主席
二十五、兼任商业部部长
二十六、改进经济管理体制
二十七、检讨反冒进
二十八、面对“大跃进”
二十九、面对庐山会议后的继续“大跃进”
三十、解决农业困难与粮食紧张问题
三十一、农村调查与煤炭冶金工业调查
三十二、担任新设立的中央财经小组组长
三十三、听评弹
三十四、受“文革”冲击,在江西“蹲点”
三十五、协助周恩来抓外贸
三十六、粉碎“四人帮”以后
三十七、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三十八、在拨乱反正全面展开的日子里
三十九、重新主持中央财经工作
四十、倡导和支持经济体制改革
四十一、推动干部年轻化和执政党党风建设
四十二、重视宣传文化教育事业
四十三、晚年岁月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陆陆续续读了一年,终于把一套四本的《陈云传》读完了。虽然里面涉及到敏感人物、事件的篇章内容不多,但就整本书而言,我认为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作为新中国第一、二代领导人中最懂经济,主张稳打稳扎、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订经济计划的元老,他在遭受批评时,几乎总是选择躲避...

评分

陆陆续续读了一年,终于把一套四本的《陈云传》读完了。虽然里面涉及到敏感人物、事件的篇章内容不多,但就整本书而言,我认为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作为新中国第一、二代领导人中最懂经济,主张稳打稳扎、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订经济计划的元老,他在遭受批评时,几乎总是选择躲避...

评分

陆陆续续读了一年,终于把一套四本的《陈云传》读完了。虽然里面涉及到敏感人物、事件的篇章内容不多,但就整本书而言,我认为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作为新中国第一、二代领导人中最懂经济,主张稳打稳扎、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订经济计划的元老,他在遭受批评时,几乎总是选择躲避...

评分

陆陆续续读了一年,终于把一套四本的《陈云传》读完了。虽然里面涉及到敏感人物、事件的篇章内容不多,但就整本书而言,我认为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作为新中国第一、二代领导人中最懂经济,主张稳打稳扎、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订经济计划的元老,他在遭受批评时,几乎总是选择躲避...

评分

陆陆续续读了一年,终于把一套四本的《陈云传》读完了。虽然里面涉及到敏感人物、事件的篇章内容不多,但就整本书而言,我认为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作为新中国第一、二代领导人中最懂经济,主张稳打稳扎、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订经济计划的元老,他在遭受批评时,几乎总是选择躲避...

用户评价

评分

货币制度、财政平衡贯穿全本,经济方面,建国前侧重贸易,建国后侧重工业,后两册信息密度明显不及前两册。读完最大感受就是,五六十年代我国所谓的计划经济,既不计划,更不经济。迫于当时统计技术和信息传递模式的限制,中央政府没能力也不可能制定出各大产业门类精确的指令性生产计划;而迫于当时有限的铁路里程和几乎为零的高速公路,中央政府实质上能调配的资源种类和数量都不会太多,所以,自一五计划后,到七十年代中后期,一重、鞍钢这类的庞然大物就很少再建了,更多的是立足县市辐射周边的中小型国企。没了指令性生产计划,又过度拔高工人群体的地位,于是增产只能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导致行业上下游的生产效率高低起伏,同时全国范围内资源调配的能力又不足,计划经济最核心的要义——平衡,也就荡然无存了。

评分

歌功颂德、后见之明多。陈个人的作用看不太清,财经口上的斗争也不谈。结论性语句多,数据证据和角度有限。经济知识丰富,反感赤字与通胀,讲究慢节奏,经验来源于计划时代的诸多教训

评分

歌功颂德、后见之明多。陈个人的作用看不太清,财经口上的斗争也不谈。结论性语句多,数据证据和角度有限。经济知识丰富,反感赤字与通胀,讲究慢节奏,经验来源于计划时代的诸多教训

评分

货币制度、财政平衡贯穿全本,经济方面,建国前侧重贸易,建国后侧重工业,后两册信息密度明显不及前两册。读完最大感受就是,五六十年代我国所谓的计划经济,既不计划,更不经济。迫于当时统计技术和信息传递模式的限制,中央政府没能力也不可能制定出各大产业门类精确的指令性生产计划;而迫于当时有限的铁路里程和几乎为零的高速公路,中央政府实质上能调配的资源种类和数量都不会太多,所以,自一五计划后,到七十年代中后期,一重、鞍钢这类的庞然大物就很少再建了,更多的是立足县市辐射周边的中小型国企。没了指令性生产计划,又过度拔高工人群体的地位,于是增产只能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导致行业上下游的生产效率高低起伏,同时全国范围内资源调配的能力又不足,计划经济最核心的要义——平衡,也就荡然无存了。

评分

货币制度、财政平衡贯穿全本,经济方面,建国前侧重贸易,建国后侧重工业,后两册信息密度明显不及前两册。读完最大感受就是,五六十年代我国所谓的计划经济,既不计划,更不经济。迫于当时统计技术和信息传递模式的限制,中央政府没能力也不可能制定出各大产业门类精确的指令性生产计划;而迫于当时有限的铁路里程和几乎为零的高速公路,中央政府实质上能调配的资源种类和数量都不会太多,所以,自一五计划后,到七十年代中后期,一重、鞍钢这类的庞然大物就很少再建了,更多的是立足县市辐射周边的中小型国企。没了指令性生产计划,又过度拔高工人群体的地位,于是增产只能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导致行业上下游的生产效率高低起伏,同时全国范围内资源调配的能力又不足,计划经济最核心的要义——平衡,也就荡然无存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