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Frederic S.Mishkin)是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学院研究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艾尔弗雷德•勒纳教授。他还是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助理研究员。自1976年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以来,他曾先后执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他还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名誉教授。1994—1997年,他担任过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研究部执行副主席和主任,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助理经济学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政策及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和总体经济的影响。他先后出版了十几本书,并在《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杂志》、《经济学季刊》、《金融杂志》、《货币经济学杂志》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本书是货币银行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自十几年前引入中国以来,一直畅销不衰。此次修订,作者除了把相关材料和数据尽可能更新到2014年之外,还增加了“证券化和影子银行体系”的讨论和“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的变化”的介绍等相关章节。此外,还根据课程需要对一些章节进行了调整,把“金融危机”一章调整到“”银行业与金融机构的管理”、“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与“银行业:结构与竞争”这三章之后。 虽然本版较前版做了较大的改动,但依然保留了其作为*畅销货币银行学教材的基本优点,即建立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帮助学生理解金融市场结构、外汇市场、金融机构管理以及货币政策在经济中的作用等问题。
本书适于货币金融学课程使用,同时,作为一部经典著作,也可供渴望了解货币金融知识的读者学习和参考。
本来这本书在我心中的地位很高的,直到我在coursera上看了哥大的货币银行学,我才知道这本书过时了。印象深的是关于金融界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利率期限和风险溢价理论。虽然本文花重墨写了货币乘数理论,可惜货币乘数并没有什么卵用。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6190562/...
评分周末的晚上,A同学参加完论文小组讨论回家都已经十一点多,昭已经睡熟,俩人躺在床上,聊天聊了一个多小时,其中夹杂着我“I like it when we talk”的感慨及两个人用“做翻译”和“打篮球”做的类比。 聊了“如何以做项目的眼光看问题”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也是我最近在...
评分太厚了,泰山压顶啊!终于看完了,可喜可贺!本以为这个星期看不完的,结果周末突击,看两天书,哈哈哈。总的来说,写的相当不错,绝对够细致,例子够多够详尽。之所以作者会写的这么详细,恐怕是担心少写了一些经典内容而失去读吧,可以理解。在博弈论里提到类似的例子,结果A...
评分我现在大二,大一的时候就在看金融学的书(自学),一部分是本校老师写的,一部分是国内有权威的,但是看了两年的金融了,可以说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搞得云里雾里的。这次暑假,我买了这本书的第八版,真是太赞了,能够邂逅这本书,真是幸运了,但是可惜的就是目前国内的这种好...
评分总体来讲,对金融的基础有了大概的认识,没有太过复杂的金融模型,唯有对复杂金融体系背后原理的清晰论述,告诉我们,什么是金融,有什么内容,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金融。对金融入门很有裨益。 不过我觉得,入门归入门,毕竟不能一本通透了解金融的全部内涵。所以我...
前半部分介绍性的文字还可以,但是后半部分的理论过于简化,经不起推敲(虽然作为经济初学者不太有基础下此定论,先存疑),或许是因为宏观经济和货币理论人类尚未研究清楚(看看大部分理论都是20世纪60年代后提出的),所以理论还不太完备。 整体感觉收获不大。之后再看下其他的宏观教材比较一下。
评分五星不够用系列,能真正自学的教科书才是好教科书!读这本比读曼昆那两本认真多了,书上记划满满,虽然没有按时读完(躺平任嘲)。 数理能力差的人读经济学,有时候会有点像符号学或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意思:词语的意义只在于它的用法或者说同其他词语的联系——所以当看不懂曲线移动的时候,只要记得“滞涨”往往与“短期供给冲击”有关就好了╮( ̄▽ ̄)╭
评分居然感觉到了一丝经济学的美感
评分跟着网校讲师读完这本书 挺有收获的
评分科普性比较强,后半部分涉及到一些很简单的数学公式。全书的缺点很明显,无用的废话多。优点也很明显,后半尤其明显,可以用刚学的知识应用到十分恰当的例子。然而仍然觉得数理性强点会更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