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丹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先后在我国内地、港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广泛的好评,并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
著有《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于丹〈论语〉感悟》《于丹 趣品人生》《于丹 重温最美古诗词》《人间有味是清欢》《于丹 字解人生》《有梦不觉人生寒》,以及《此心光明万物生》,其中《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版权金奖,国内累计销量已达六百余万册,已被译为三十余种文字在各国发行,仅外文版销量已近四十万册。
十年前讲《论语》时,我并无特别心得;而今念起,竟然觉得惊心动魄。
它总是让我想起已经辞世十六年的父亲,也让我越来越清晰地明白,一个人对世界的基本态度,其实来自于他的原生家庭。
十年后再读《论语》,我用这种方式向经典致敬!
新增序言,于丹用六千多字的篇幅讲述了她与她的父亲,也是她与《论语》的缘起。
全书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于丹对《论语》的解读,后半部分是《论语》原文。
在前半部分,作者用白话形式重新诠释了《论语》一书,并以“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为主题,分别加以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后半部分,既是对前半部分的补充,使读者更为全面地领略《论语》的魅力;又为一本完整的《论语》小书,供读者不时翻阅诵读。
新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特意为本书手抄的《论语》局部原文插图,四色印刷。
2007年2月3日 于丹通俗批判 于丹在电视讲论语,我看了几眼,马上拨台,不想继续看。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讲座不适合我,听她讲得眉飞色舞,我还有点反感。怎么说不适合我呢?因为我这人没什么文化,一听有人讲这么做对,那么做不对,就远远躲开,担心上当受骗。 我是个没文化的...
评分在我们家小区里,住着一群来中国工作的老外。他们的孩子除了上学外,似乎成天在玩耍。你站在窗边,就能听见他们的欢笑,"let's go!" 前年的圣诞节,我看到三个小老外在单元门口,练摊,卖圣诞节礼物:一些大小不一的剪纸圣诞树和圣诞老人。 “自己做的吗?”我问...
评分无论哪位大师写出了多么经典的巨著,他的大脑里肯定还存有七倍于经典的内涵,这就类似冰山,他不是不想倾泻,而是无法,因为不能保证那七倍的地基,他无法倾倒那一倍的经典。我还是喜欢买来古文原作,慢慢咀嚼,也想磨练自己的惰性,如今诸子也多少阅读了几本,每本也都是浅尝...
评分 评分首先报告一下我手头这本书的来历和即将的去向:去年圣诞节,我们公司按惯例举行午餐会并交换圣诞礼物。这本书是财务经理准备的富有文化内涵的礼物,有幸被我抽中(其实我想要的是一盒Hello Kitty水果糖),放在办公室,正文略为翻阅了一下,附录的《论语》原文午休时偶或恭读一...
带着不期待的心态读完了,结果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其中打动我的不是论语中的“仁”,而是“恕”,是宽容。
评分原来很看不上《论语》,但是读这本书的时候莫名感觉到了一丝安宁。人活一世不过是寻觅适合自己的道,君子也罢,小人也罢,只要心安快乐就可以了,想到自己是个个人主义者,但是发现有些处事方法并不能给自己安宁,可能还是不是适合自己的道吧,也许少一些对别人的刻薄,多一些对自己的关注会更快乐些吧。这本书成功地取了《论语》之内的精华,讲真还是存在不太好的部分的,但是对于两千多年前的人又苛责什么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评分2019.2.28-3.2。第十本。能让人读完之后一无所获的书不多,而这本就是其中一个。
评分2018年12月18日读完。
评分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