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知識

個人知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邁剋爾·波蘭尼(Michael Polanyi, 1891- 1976) ,是匈裔英籍著名的物理化學傢和哲學傢。他的主要著作有: 《科學、信仰和社會》(1946年)、《自由的邏輯》(1951 年)、《個人知識- 邁嚮後批判哲學》(1958年)、《人的研究》 ( 1959 年)、《 超越虛無主義》(1960 年)、《默會層次》(1966年)、論文集《識知與存在》(1969年) ,《意義》(1975年)。其中《個人知識—— 邁嚮後批判哲學》是一部代錶波蘭尼哲學思想的著作,書中提齣的“個人知識”理論體係,引起瞭人們的廣泛關注,甚至被一些學者譽為是繼笛卡爾、 康德以來認識論上的第三次“哥白尼式的革命” 。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英] 邁剋爾·波蘭尼
出品人:
頁數:562
译者:徐陶
出版時間:2017-9
價格: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8145627
叢書系列:學術譯叢
圖書標籤:
  • 哲學 
  • 知識論 
  • 波蘭尼 
  • 認識論 
  • 社會學 
  • 邁剋爾·波蘭尼 
  • 社會科學 
  • 英國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個人知識》(Personal Knowledge)是波蘭尼耗費十餘年心血的一部洋洋幾十萬字的哲學巨著。該書有一個醒目的副標題:“一種後批判哲學的探索”。從這個副標題可以看齣,作者自認為捕捉到瞭長期以來為人忽視的人類認知理性中的一個重要層麵,即緘默的理性。波蘭尼認為,相對於傳統認識論所依托的可明確錶述的(explicit)邏輯理性,人的認知運轉中還活躍著另一種與認知個體活動無法分離、不可言傳隻能意會的隱性認知功能,而這種意會認知卻正是一切知識的基礎和內在本質。波蘭尼宣稱,意會認知論的提齣將導緻全部傳統認識論的重大格式塔轉換,因為這是一個全新的認知構架。對此,我有一個不夠確切的比喻:波蘭尼是認識論中的弗洛伊德。如果說弗洛伊德是發現瞭心理意識現象背後無意識活動的水下冰川,那麼波蘭尼則是透視瞭人類認知錶層邏輯運轉內部的隱性意會整閤之地下火山。有人說,意會認知機製的揭示必將造成邏輯理性的徹底翻轉,這也許就是“哥白尼革命”的直接含義吧。

《個人知識》一書共分四篇:第一篇,認知的藝術;第二篇,緘默的層麵;第三篇,個人知識的辯護;第四篇,認知與存在。全書在寫作上頗具古典色彩,結構嚴整,邏輯解釋清晰,由錶層及內裏,再復歸於現實的統一,把作者欲創立的意會認知論烘托得如一輪噴薄而齣的紅日,毫無造作專怪之嫌。 波蘭尼稱自己的《個人知識》是創建瞭一種新的“曆史理論”,其意思是錶明自己的意會認知論已經泛化為一個能夠重新勾畫全部人類知識的嶄新世界圖景。在這本書中,波蘭尼操著意會認知之劍,在思想史、自然科學研究、認識論研究、社會政治、文化藝術、以及宗教等幾乎所有知識領域,處處證實著緘默整閤功能的隱性運行。

“個人知識”概念的提齣,是針對西方傳統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知識觀提齣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的知識觀強調知識的“客觀性”,認為知識是客觀、公共、普遍適用、與個人無關的;知識必須經得起經驗的檢驗,不得超越經驗,如果知識與經驗相衝突,人們必須隨時把這種知識拋棄。波蘭尼認為,客觀主義的科學觀或知識觀以其大規模的“現代性荒唐”,幾乎統治瞭20世紀的科學思維,這種見解實際上是一種錯覺,是一種虛假的理想。為此,他提齣瞭“個人知識”的概念,錶達瞭他的理想是“用多個世紀以來的批判性思維教導人們懷疑的官能把人們重新武裝起來”。他強調,“要使長期以來被客觀主義框架歪麯瞭的世界萬物恢復它們的本來麵目。”

波蘭尼主要從三個方麵錶達其“個人知識”的認識論框架。第一,知識具有個人性,是一種要求技能的行為,是一種藝術。每一項這種行為,都需要參與的人熱情洋溢的個人介入。知識具有內在的美,人們對知識的追求正是這種美的追求,這是知識的理性內核,具有邏輯功能,是知識的一個有機和必要的組成部分。第二,知識具有緘默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言傳的。從這種意義上說,知識也是具有個人性的。“緘默知識”不可言傳,靠的是師傅帶徒弟這種方法來傳授。第三,知識是一種信念,是一種寄托。我們從來不說不含有明確的感情性的東西,我們對事實所作的任何斷言,本質上都是有求知滿足感或說明彆人的願望和個人責任感這樣的感情相伴隨的。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科学价值和发明创造性的标准必须得到满足,这些标准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求知热情所确立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思维是内居于它自己所创造的宇宙里运作还是按照外部既定的样式来解释和控制自然,相同的悖论性结构都遍布在迄今考察过的种种言述体系中。在那里,存在着一种非...

評分

中国应该如何崛起?如何从先进国家汲取经验? 英国《金融时报》前驻北京首席记者金奇出版《中国震撼世界:饥饿之国的崛起》一书,讲到中国人买走德国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在多特蒙德的钢厂的故事: “钢厂的设备早就运走了。安装在60米高厂房内的顶吹氧转炉,加工卷板长度...  

評分

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是波兰尼在1958年首先在其名著《个体知识》中提出的。波兰尼之所以提出默会知识,是对传统的实证主义将知识看成是完全客观的、静态的一种挑战。因为自近代科学革命以来,人们用客观主义的科学观和知识观来看待知识,认为知识都是明确的,可表达...  

評分

科学价值和发明创造性的标准必须得到满足,这些标准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求知热情所确立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思维是内居于它自己所创造的宇宙里运作还是按照外部既定的样式来解释和控制自然,相同的悖论性结构都遍布在迄今考察过的种种言述体系中。在那里,存在着一种非...

評分

中国应该如何崛起?如何从先进国家汲取经验? 英国《金融时报》前驻北京首席记者金奇出版《中国震撼世界:饥饿之国的崛起》一书,讲到中国人买走德国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在多特蒙德的钢厂的故事: “钢厂的设备早就运走了。安装在60米高厂房内的顶吹氧转炉,加工卷板长度...  

用戶評價

评分

好久沒看到這樣深得我心的理論著作瞭,特彆是前麵的部分,後麵還是有點看不懂。。

评分

年代感的書,錶述方式現在看有些自說自話。大概精華部分慢慢成為通識、被不斷引用或成為後人理論基礎,作為文獻瞭解還好,其他沒多少收獲吧

评分

林毓生曾在其代錶作《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中反復談及和推薦此書。毫無疑問,哈耶剋和邁剋爾•波蘭尼是對他思想影響最大的兩位西方學者。本書在科學哲學方麵堪稱典範之作。

评分

波蘭尼的核心思想大概是明白瞭,知識的形成過程少不瞭個人的參與,純粹客觀性是不可能存在的。 那麼我們一定會思考個人知識如何與客觀性、普遍性相融貫,他認為個人知識與實在世界接觸時知識纔能獲得客觀性。個人的求知熱情和寄托行為能促進個體領會知識的美並相信自身領會知識同時是在完成普遍性的義務,這就把個人知識和普遍性知識連接瞭起來。某些章節令人印象深刻,比如第一編第四章技能,講精確的科學知識需要個人化的技能來運作,這種技能是不可言傳的,要依靠師徒關係來傳承,操作規則不能決定技藝的實踐過程。在本書中采用的格式塔心理學的焦點知覺和附屬知覺,尤其是附屬知覺(類似於心理學裏的無意識)來說明過程的不可言傳性。此外歡會神契說明人際間的默會共享;還從生物學角度闡述人的求知的根源,探討瞭政治體製等等,這本書還要看幾遍。

评分

尋找個人知識:現代國傢治理的知識邏輯。緘默知識/默會知識(tacit knowledge)。社會中的個人主要基於個人利益而呈現個人知識,具有差異性和感覺性。從個人知識的角度去理解政治民主和公民權利話語的正當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