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色彩

中国色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日) 村松梢风
出品人:可以文化
页数:214
译者:徐静波
出版时间:2018-4
价格:42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3950200
丛书系列:东瀛文人·印象中国
图书标签:
  • 游记
  • 日本
  • 村松梢风
  • 印象中国
  • 日本文学
  • 海外中国研究
  • 2018
  • 歷史
  • 中国色彩
  • 文化
  • 艺术
  • 设计
  • 传统
  • 美学
  • 色彩学
  • 视觉
  • 美学理念
  • 民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通”村松梢风,继名作《魔都》后,视野更广阔、细节更丰富的传世佳作

————————————————————————

上海“魔都”一名的命名者,1923—1933年间多次来华访问

与田汉、郭沫若及其他创造社作家往来密切,促进中日文坛交流

足迹踏遍北京、山东、 江苏、浙江、广东、香港等多地,描写山水、市井、风俗

————————————————————————

村松梢风是日本大正时代“中国通”,以《魔都》一书著名并因而为上海命名“魔都”的作家。《中国色彩》是他于1923年到1933年间多次来到中国游历后写作的游记合集。村松梢风在华期间,足迹北至东北、热河,南到台湾、广东、香港;在作品中对中国南北不同地区的风俗、社会面貌,进行了广泛的描绘。与芥川龙之介、内藤湖南等作家学者不同,村松梢风来华前对中国文化了解并不多,这使得他的记录较少主观影响,而更多简单白描;此外,也不同于文人学者对政治、文化、学术界的关心,村松对吃喝嫖赌、拉车卖唱的市井生活兴趣更大,因此本书有较多篇幅记录了当时一般市民和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为我们了解当时的中国一般社会实情提供宝贵的材料。

————————————————————————

**边走边看边写作,实拍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民众生活的纪录片**

村松梢风的《中国色彩》主要关注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生活方式、衣着建筑等。这些物质文化生活的细节,中国人习以为常不记录,外国学者关注上层社会和思想文化者也不屑记录;即便有些人在小说或回忆录中提及,也因为文学创作的虚构性和回忆的不确定性,往往发生错误。村松梢风以纪录片的方式,在当时就用鲜活的文字记录下眼中所见的民众生活,这些直观感受生动而直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大江南北,吃喝拉撒,无所不涉,笔端始终带有温情**

译者徐静波在《译后记》中说:“在文人中,他算是一个游荡儿,吃喝嫖赌都不会缺位,在这方面,与井上红梅有些相近,也因为如此,笔墨所涉,就相当广泛。开始的几年,他对中国相当痴迷,他也写苏州旧城的逼仄,古迹的颓败,写南京城区出奇的黑暗,写南京城门口人声鼎沸的杂乱和壅堵,写广州珠江上船民生活的诸种实相,写黄包车夫谋生的艰难。大正昭和时期出版的日本文人的中国游历记,多达上百种,相比较而言,梢风这一时期对中国的描述不管是怎样的五色杂陈,却始终是带着一种温情。”如此广泛的视野和观察范围,是《中国色彩》不同于一般游记的特色。

————————————————————————

(大众文学作家)有好的一方面的属性,便是人情味浓厚,社会性广泛,这便结合成为他们所标榜的侠义性。村松梢风似乎是具有着这好的属性的人。

——中国作家 郭沫若

日本作家访问中国,与中国新文学学者第一次交流,是村松梢风的中国之行。

——日本学者 小谷一郎

“魔都”一词作为村松梢风的“造语”,在当时的日本读者看来非常新鲜时尚,从那以后“魔都”成为日本语中的“上海”的代名词,并对日本人的先入为主的上海印象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 王向远

作者简介

[日]村松梢风

日本作家,大正时代知名“中国通”,以代表作《魔都》闻名于中日读书界,也因此成为上海“魔都”一名的命名者。除上海外,村松梢风还曾于1923—1933年间在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广东、香港等多地漫游,并留下描写山水、市井、风俗的记录,收入《中国色彩》一书。

(译者)徐静波,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文化研究学者、翻译家。编著及译有:《日本饮食文化》《日本历史与文化研究》《近代日中交涉史研究》等。

目录信息

总序(施小炜)
江南的风物
风景的印象
建筑
中国的庭园
都市的风景
茶馆
中国菜肴
苏州游记
西湖游览记
南京重访记
旅伴
黑暗的南京
早晨的茶馆
城门·雨花台
旧物破坏
栖居在顶楼的歌伎和栖居在画舫的陆军师长
茶馆和书场
中山墓
六朝遗迹
秋雨古都
清晨的散步
燕子矶
茶房
个人主义
广东漫记
荔枝湾
花艇
疍民
初访尼姑庵
鸦片
广东的奇异食风
北京游历记
北京大观
王城之民
打茶围
北京菜
红楼梦的舞台
天桥
中国礼赞
梦寐之乡
中国的色彩
茶馆和酒家
石塘咀
济南一瞥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的译稿大部分是在1998年底完成的。1998年我在日本乡间的长野大学任教,正开始做村松梢风的研究,勉力搜集了他有关中国的大部分作品。当时应北京的一家出版社之约,从他的各种作品集中选出若干篇翻译成了一本中国旅行记,译作还是手写稿。不意风云诡谲,该出版社总编辑因故...  

评分

茶馆 (选自 村松梢风 著,徐静波 译《中国色彩》) 若看到两三个中国人聚在一起喝茶的话,桌上必定放有西瓜子。他们将瓜子一粒粒放在嘴里,用门牙“咔嚓咔嚓”地咬开,只将薄薄的瓜仁吃进肚里,而将壳吐得满地皆是。喝茶通常用茶杯,而去菜馆或是茶馆的话,用来喝茶的却是像日...

评分

本书的译稿大部分是在1998年底完成的。1998年我在日本乡间的长野大学任教,正开始做村松梢风的研究,勉力搜集了他有关中国的大部分作品。当时应北京的一家出版社之约,从他的各种作品集中选出若干篇翻译成了一本中国旅行记,译作还是手写稿。不意风云诡谲,该出版社总编辑因故...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旁观者带着属于自己的主观色彩看那个时候的中国。

评分

這本還可以,像比較差的林語堂。

评分

西湖之美在茶馆在南北两塔的沧桑感;不必都去苏州中国庭院修篁多有;沪上公园和街景;中国人喝茶吃瓜子成风;各地菜风味各具舌觉第一但餐具环境工人都不讲究与欧阳予倩游苏州被订下豪华船宴青楼冷遇园林萧索;西湖香灰泥底;刘庄面目全非;南京下关黑乱坐马车进城,混乱而安然已忆旧风物,禁艺伎后花舫做租房访儒雅的军人;茶馆的京戏极喧闹肉音激厉陷人于中;军服满眼人口激增拜访女伶家庭,中山陵即将完工紫霞洞日本女子故事;南京城墙比北京的长;茶房看钱办事;广州荔枝处女味花艇艇妹俏盲妹歌哀怨尼姑庵春光鸦片馆吸晕,老黑猫味美幼鼠生嚼;北京整体是个美术馆,人和土大好的唱大鼓的都去上海了,打茶围姑娘17岁养老鼠玩,山东东兴楼广东东华楼北京春华楼砂锅居猪28件,隆福寺天桥民俗;香港茶楼分等级;1923-1933年他来中国十多次。

评分

村松梢风是来华文人中最热衷世俗世界的一位,他走的不是“高端访问”路线,而是“背包族”的猎奇之旅,茶楼饭馆,梨园勾栏,无处不到,略微夸张点说,也真的是“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但他呈现却是民间的生动的近代中国,不同于芥川龙之介,他的中国游记可算是即时的,“记录仪”式的。另,在此阶段的村松梢风对于老旧中国的基本态度是积极的,甚至不少批评都用意良善,与“一二八事变”后已失良知的村松梢风判若两人。

评分

旁观者带着属于自己的主观色彩看那个时候的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