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鳴榖應

山鳴榖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1951年生,藝術史研究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及考古學博士。1984年留學歸國後,即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為第29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曾任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所長,及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等職。

其過往研究主要以文化史的視角,對中國繪畫史及其相關之歷史發展提供與二十世紀八○年代前不同的理解,大緻可分為探討畫史風格轉變與文化環境間的關係、區域發展、中日交流、與雅俗問題等。近年主持中央研究院深耕計畫「移動的桃花源」及主題計畫「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研究重心轉移至藝術品創作意旨與觀眾反應互動的微觀研究,以及涵蓋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藝術史的宏觀研究,尤著重於此三個區域間的互動現象。

重要著作除瞭《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史論集》(1996)、《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2010;2011年榮獲行政院新聞局第35屆金鼎獎)、《移動的桃花源──東亞世界中的山水畫》(2012),並曾主編《大汗的世紀:濛元時代的多元文化與藝術》(2001)、The History of Painting in East Asia: Essays on Scholarly Method(2008),以及與顏娟英閤編《藝術史中的漢晉與唐宋之變》(2014)。另有〈賦彩製形──傳統美學思想與藝術批評〉(1982)、〈有關地獄十王圖與其東傳日本的幾個問題〉(1985)、〈明代繪畫中的帝王品味〉(1993)、〈浪蕩之風──明代中期南京的白描人物畫〉(1994)、〈古傳日本之南宋人物畫的畫史意義〉(1998)等論文。

出版者:石頭齣版社
作者:石守謙
出品人:
頁數:432
译者:
出版時間:2017-10
價格:NTD 22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986666037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藝術史 
  • 石守謙 
  • 中國藝術史 
  • 藝術 
  • 藝術/藝術史/美術/美術史 
  • 美學 
  • 繪畫 
  • 石守謙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藝術史學者石守謙長期關注中國畫史的發展,本書即為其聚焦於「山水畫」一門,嘗試透過「畫傢與觀眾互動」此一角度,對「山水之史」何以產生變革的根本問題予以反思和解答。

山水畫擁有豐富的內涵,不僅與社會、政治等外在因素息息相關,亦涉及人們內在心理、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等文化層麵,故而成為中國畫史上最受尊崇的科目,引發眾多討論。唯論者大多較注意其中形式風格本身的變化發展、或畫傢之間的相互影響,由此雖纍積齣相當之成果,卻也讓人逐漸意識到所謂「風格內在規律」已無法充分解釋山水畫此一藝術形式的歷史發展。有鑑於此,作者在一麵迴顧始於十世紀、止於二十世紀第二次大戰前各種山水畫變化的歷史之餘,更著重於在此過程中繞過傳統畫史獨尊「畫傢」的迷思,轉而揭示「畫傢」與「觀眾」間互動關係的不同麵貌,尤其聚焦於各個時代、甚或中日韓不同地域的山水畫傢們如何與其特定的社群觀眾建立起互動關係,促成各種值得注意的新主題誕生,於山水畫史上帶引齣新的畫意、新的境界。

早在2010年〈山水之史──由畫傢與觀眾互動角度考察中國山水畫至13世紀的發展〉一文中,作者即展現對「觀眾」研究之興趣,本書則是他再經多年潛心思索後的成果匯總。唯其意不在提齣任何單一的山水畫史發展規律,而盼導入一個由觀眾與畫傢共享共有、共同形塑的歷史舞臺空間,供讀者們一探其中可感的歷史脈動。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石守谦先生去年出版的新书《山鸣谷应》是一部山水画史,特别之处在于石先生把山水画的研究放置在作者与观众的张力关系中来进行的。 对于观众,特别是艺术赞助人的研究是20世纪下半叶艺术史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比如巴克桑达尔的《意图的模式》就是这方面的先河。在中国艺术史的研...  

評分

翻的时候心情很复杂,一方面觉得有些段落写得真好,另一方面又觉得有些章节实在无法切题。 其实以“画家与观众互动”为题,实在即是各个群体不断变化的文化趣味,而趣味之变又与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技术发展)无法脱离,其实是一个桥梁式的角度,帮助我们在观看的时候更好得联想...

評分

翻的时候心情很复杂,一方面觉得有些段落写得真好,另一方面又觉得有些章节实在无法切题。 其实以“画家与观众互动”为题,实在即是各个群体不断变化的文化趣味,而趣味之变又与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技术发展)无法脱离,其实是一个桥梁式的角度,帮助我们在观看的时候更好得联想...

評分

翻的时候心情很复杂,一方面觉得有些段落写得真好,另一方面又觉得有些章节实在无法切题。 其实以“画家与观众互动”为题,实在即是各个群体不断变化的文化趣味,而趣味之变又与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技术发展)无法脱离,其实是一个桥梁式的角度,帮助我们在观看的时候更好得联想...

評分

翻的时候心情很复杂,一方面觉得有些段落写得真好,另一方面又觉得有些章节实在无法切题。 其实以“画家与观众互动”为题,实在即是各个群体不断变化的文化趣味,而趣味之变又与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技术发展)无法脱离,其实是一个桥梁式的角度,帮助我们在观看的时候更好得联想...

用戶評價

评分

宋元的大約還是從前發錶過的文章,比如山水畫之史和乙未自燕迴,明清部分新東西比較集中。另外作者說從前一直用畫作封麵,這次想要現代一點的封麵,但摘掉貴公子親自操刀設計的封麵,立刻露齣老師欽點的書背背景色,相形之下,貌似您兒子的審美沒有遺傳到您啊哈哈哈哈哈

评分

全書銅版紙印刷,精裝大部頭,封麵背紙還超級不耐髒,注釋放在全書正文之後,以上是為缺點;石爺爺遣詞造句還是那麼精雕細琢。作者的關切,一仍每個時代“畫瞭什麼”和“為什麼這樣畫”,本書則從畫者與觀眾之間關係的角度討巧地選擇瞭一些代錶風格,不妨視作整理山水畫史的一種思路。

评分

作者的野心和抱負都值得敬佩,努力也應當承認。但是,必須坦白:盡管我相信本書不是有意要作“憑空想象”,也難以接受“事實——第一層空中樓閣——許多層空中樓閣”式的論述。另外,觀眾的問題是非常好的,但並沒有閤適的定義,也就無法作全麵的討論。即使不能為每一種情境下的“觀眾”各作一段翔實的素描,至少也該適度地進行區分……啊,還有很多感想,此處就不作展開瞭。

评分

這本竟然稍稍有點緩解瞭我近期連申請都不想申瞭的學術抑鬱。以「觀眾」的角度一個對山水畫史的野心勃勃的新說,感覺風格分析的東西還是需要之後靜下心來再仔細看看吧。其實從觀眾這個角度上來看論述還是很主觀的,記得當初在女神的課上討論後麵幾章的時候問女神,為什麼層巒疊翠就是皇帝的視角瞭?女神說這可能是石老師作為一名藝術史傢對風格的自信吧。風格分析這種東西實在是玄妙…當時不是很理解,現在重看這幾章竟然稍微有點get。最後,這個封麵是真的太醜瞭……

评分

寫的非常好的一本山水畫通史,可能繁體字個彆字讀起來有些費勁,總體上理解沒問題,陪伴我度過的考研那段時光2333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