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蒂·洛芙 Katie Roiphe,美国作家、记者。普林斯顿大学英语文学博士。现任教于纽约大学。作品散见于《纽约时报》《巴黎评论》《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各大媒体。她的写作被用来与乔治·奥威尔相比,“精当、优雅,力道惊人,是散文写作的典范”。1994年处女作《次 日早晨:性、恐惧与女性主义》(The Morning After: Sex, Fear, and Feminism) 因其中关于校园强奸的观点而引起巨大关注。她的母亲是著名女性主义者,安·洛芙。
本书是是美国知名文化评论家凯蒂·洛芙探寻六位作家死前最后的时光的长篇传记类非虚构文学。十二岁那年,凯蒂·洛芙有了第一次濒死体验。长大后,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也遭遇了父亲毫无先兆的自然死亡。她没能见他最后一面。自那之后,死亡开始强烈地吸引着她,她决定通过研究死亡,来探寻人生最后时刻的真相。她称之为:查看死亡。在选取研究对象时,几个名字跃入她的脑海:苏珊·桑塔格、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约翰·厄普代克、狄兰·托马斯、莫里斯·桑达克。这些伟大作家在自己的作品里,似乎都处理好了死亡的问题,拥有某种死亡智慧。洛芙认为,假如用语言捕捉死亡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他们是最有可能做到的人。通过大量与艺术家生前亲人和好友交谈,爬梳卷帙浩繁的文字资料,她在纸页上重现了作家们的最后时刻。本书便是这样一部从死亡写起的逆向传记。每个人的人生,从死亡开始,缓缓地展开了。
一本灰色调的书,但并不让人沮丧。 讲的是死亡,大作家的暮色时间, 苏珊·桑塔格、弗洛伊德、厄普代克、狄兰·托马斯和莫里斯·桑达克,面对死亡来时的反应和表现。在死神面前,人与人之间真的没有本质区分。当死神来敲门,有人会拖在门后久久不肯开门,而有人会在提早打开门...
评分 评分桑塔格和弗洛伊德在与死亡的战役中都表现了超越芸芸众生的人类的自由意志,以及一股强烈的掌控自我生命进程的欲望和能量,尽管朝着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超越平凡人生的自信扎根于桑塔格旺盛的生命力之中,精神与肉体的深刻矛盾也在她身上爆发。她拒绝隐喻,但却始终未曾直视自...
评分死亡是一件需要严肃思考的事情。 这句陈述看上去是如此显而易见、如此不言自明,以至于我们几乎忘记了自己是不是曾经认真思考过死亡。 作者凯蒂·洛芙在序言里引了弗洛伊德的话: 想象我们自己的死,真是不可能的;无论何时,当我们试图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可以察觉,自己实际上...
评分一本灰色调的书,但并不让人沮丧。 讲的是死亡,大作家的暮色时间, 苏珊·桑塔格、弗洛伊德、厄普代克、狄兰·托马斯和莫里斯·桑达克,面对死亡来时的反应和表现。在死神面前,人与人之间真的没有本质区分。当死神来敲门,有人会拖在门后久久不肯开门,而有人会在提早打开门...
很喜欢,读完回想起几个人物给我印象很鲜明(尤其是苏珊·桑塔格)。死是终极考验,作者写出他们各自迥异的反应。我觉得好看之处在于作者熟知对象们的作品,并掌握了丰富的周边资料,因而写起来扎实凝练,且游刃有余。
评分可笑的是,任何聪慧敏感的人,一生中必然覆于死亡之翼的笼罩之下,它是那么万能庞大的存在,而当我们真正面对它的那一刻,暮色将至时却总是轻描淡写,仿佛嘲笑了漫漫人生中所有的恐惧逃避。唯有悲痛是真的,悲痛是真的。。。文章偶有闪光点但不够精彩,作者才情不足 & James Salter
评分“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最后谈话’的幻想,但是实际上很少有人真正拥有。这是有关出路的幻想,有关最终净化宣泄式交流的幻想,它罕有实现的机会,因为那相伴一生的刺痛,或者矜持,或者愤怒,依然还在那里,因为死亡的紧迫并没有疏浚一生的泥沼,也没有消除障碍,或者化冲突于无形,或者强迫我们去谈论什么是重要的,无论我们多么希望它能够做到。”
评分第一篇桑塔格的死海搏击太精彩了,最后压轴居然是写《光年》詹姆斯·索特和作者对谈死亡,不失为一种惊喜压轴。
评分关于六位作家的临终之前。无论你如何对待死亡,你害怕你祈祷,你拒绝你接受,你怒斥你狂奔,“到最后,死亡岿然不动”。看到狄兰·托马斯那篇决定打五星,那样毁灭自我的奔向死亡,那样诗人的死亡。没想到尾声的詹姆斯·索特才真的是更好看的,平静、日常、毫无防备,他说“我们制造自己的安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