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昆字振之,天津人,时称"石先生"。约生于嘉庆十年(1805),卒于同治十年(1871)。富察贵庆《叹石玉昆》诗序说:"石生玉昆,工柳敬亭之技,有盛名者二十年,而性孤僻,游市肆间,王公招之不至。"是一个颇有骨气的民间艺人。他尤以演唱《包公案》著称。正如《叹石玉昆》诗所云:"编来宋朝包公案,成就当时石玉昆。"小说实由众手润色而成。现存说唱本《包公案》,或称《龙图公案》,曾经石玉昆徒弟和其他说书艺人修改整理。后文祥等据以编订为章回体小说《龙图耳录》。
作品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二十多回为第一部分,主要写包拯破案断狱以及与奸臣庞太师父子斗争的故事。开卷即写宫闱冤案,宋真宗的刘、李二妃,俱怀身孕,刘妃为了争宠,与宫监郭槐密施"狸猫换太子"计,图谋害死李妃,幸亏小太监替死,李妃逃出,流落民间。包拯任知县,屡破冤案。庞太师之子庞昱,奉旨放赈,鱼肉百姓。时包拯已升钦差,将昱处死,为民除害;并遇李妃,为之雪冤。这部分有关包公故事,承继和丰富了宋元以来这一内容的传统题材,塑造了一个"秉正无私,一心为国"的清官形象。后半部分,重点写众侠客的往来纠葛及其辅佐按院颜查散剪除襄阳王叛逆的故事。突出写襄阳王谋反,将叛党盟书藏于冲霄楼上,并设铜网阵守护;白玉堂夜盗盟单,惨死阵中。故事至此暂告结束。
最近有新拍的五鼠闹东京,看了两集实在看不下去,于是翻出来原著《三侠五义》来看。 这是个看脸的世界,古今同理。虽说古人有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是全书都在以貌取人。包拯看起来就是一脸正气,能够吓退奸邪,展昭英姿非凡,看起来就是豪侠。好坏是非的判断非常...
评分断断续续的在广播里听到田连元的评书包公案和三侠五义。很精彩,但是听的不全,所以买了这本书。书里的故事更多,但是没有评书那样丰富和那么多的细节。 啥时间再看看续。 ps:最近很多台都在放包青天新版,是以前金超群何家劲原班人马拍的。最爱的展护卫已经没有当年的潇洒,...
评分描写极平,已鲜说书笔意;立论殊庸,唯多忠节陋谈。从描写到三观,一股性冷淡意味。聊以探武侠之源耳。 书中侠术,除却蹿高、暗器,其它基本还符合生理学常识,如以一敌多,便常不敌。武功的神化程度虽较《水浒》《说岳》为强,较金庸、古龙尚有千里。庶可见武功神化的轨迹。 ...
评分 评分初中的时候只是当故事来读,听单田芳的评书,也只是觉得有趣而已。现在重新捧起这本书,越来越觉得这本书妙不可言。 比如公孙策初投包公门下,七里村暗访立功一节便极为生动。先说公孙先生破案了无头绪,便要自怨时乖运蹇,抱怨屡试不第诸事不顺,堪堪一潦倒书生模样。及至先生...
小学时读过了,这次再地坛书市又淘到了这本80年第一次印刷的,嗯,比我年纪还大的书啊。
评分真的很好看的小说,也是可以看好几遍的那种
评分当年听完评书去看的,这种口口相授的艺术转化成文字总觉得缺了点东西。还有,单田芳的三侠五义实在是改动太大了。
评分我實在對五大三粗的小白喜歡不起來=L= 還有BGzzs的展貓
评分小时候看过了不少公案小说,现在回头却感觉即使在侠义清官的理想世界里也毫无民主法治精神,大清就是这样灭亡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