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银新生

长银新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远东出版社
作者:[英]吉莲·泰特
出品人:
页数:287
译者:吴谦立
出版时间:2008-2
价格:4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7065920
丛书系列:坐标书架
图书标签:
  • 日本 
  • 金融 
  • 经济史 
  • 经济 
  • 历史 
  • 经济金融史 
  • 银行 
  • 投资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长银新生:泡沫中的金融战争》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以三个人物为中心,说明仅靠日本式或者美国式的行为方式都无法解决颇具东方特色的日本的银行问题。相信读者对第一部分关于日本银行家们的“使命感”、产生坏账后如何掩盖银行问题以及以国家形象和稳定为由延误问题解决的描述,会特别深有感触。第二部分则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在商业行为里激烈碰撞的经典故事。第三部分的故事则对如何兼顾东方文化和商业的合理行为给予了某些提示。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以华尔街基金收购长银银行为主线,讲述了日本80年代至今跌宕的经济和金融历程。它谈到的许多问题比较专业,已经超出了笔者的把握程度,技术性问题因此撇开不谈。 这里说几个印像深刻的地方。 日本的文化令人难以理解但又引人入胜。这种...

评分

《长银新生》这本书,看的节奏,比较快,大概一周多点的时间就看完了。而且,主要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讲的是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破产重整的故事,它于1998年扛不住了,被收归国有,后出售给美国投资者,更名为新生银行。这本书,看到后期,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80年代、90年代...  

评分

《长银新生》这本书,看的节奏,比较快,大概一周多点的时间就看完了。而且,主要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讲的是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破产重整的故事,它于1998年扛不住了,被收归国有,后出售给美国投资者,更名为新生银行。这本书,看到后期,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80年代、90年代...  

评分

本书以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曲折命运为线索,浩浩荡荡地记述了二战后日本的金融演变历程。尽管是『野史』,但却有着极为震撼的意义和内涵,非常值得关注。 基本上,美国佬用『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从而一举摧毁了日本的金融体系;而多年后,同样是美国佬,以PE(私募股权基...  

评分

本书以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曲折命运为线索,浩浩荡荡地记述了二战后日本的金融演变历程。尽管是『野史』,但却有着极为震撼的意义和内涵,非常值得关注。 基本上,美国佬用『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从而一举摧毁了日本的金融体系;而多年后,同样是美国佬,以PE(私募股权基...  

用户评价

评分

1中日对和谐市场的过度追求可能与市场经济长期本质不符,破坏性创新会有意外的新波动,赶超期只有可预期波动。应先追求效率而后平稳?2金融慰问和谐本质都是希望让历史趋势或好运解决问题。不愿直面困境,为羞愧、面子付出不菲代价。日金融慰问手段:把问题往下埋到子公司。3日更多靠自主共同意识,鸡犬和法律均不足,重建共识淡化后前进步履趋乱?4银行转型难,新市场更多靠新机构。5日护航船队模式、政府银行主导模式优势是齐步走快,危害是阻碍市场主体成长。连锁船式相互持股经不住市场下行。规模技术而非利润导向,依赖信任而非效率规则。6资产难以定价时附加保险条款-未来风险损失共担。7礼节和实质对日人一样重要。8经济摆脱徘徊不前要靠建立更具开创性的竞争和敢冒险的创新精神。赶超期之后资本配置要市场化而非政策化。要处理好关系。

评分

前半段真是精彩,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上造就了银行问题积累和爆发。日本人的团结隐忍,民族强烈的自尊心以及为维持大家庭的“和谐”而一再掩盖搁置问题与矛盾的性格让身在此中的个体明知问题所在,却也无力回天,水上如此,大野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评分

难道这就是那本saving the sun?读书笔记已做在小本本上了。

评分

规模VS利润率;对个性的认同感以及对利润的崇拜;银行VS资本市场;商业的伦理感;最终采取行动的转折点大都发生在当按兵不动会让人更加尴尬的时候;坚定的乐观主义、机会主义以及自信——还有企业家的活力。

评分

他山之玉,能更好的理解和判断中国的现状与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