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
1929年6月12日出生在德国弗兰克福。
1942年6月12日,安妮·弗兰克开始写日记。
1942年7月9日,安妮随家人和范达安共八人藏在隐秘屋生活。
1944年1月6日,日记中第一次正式写下了她对彼得的迷恋。
1944年8月1日,日记最后一篇;8月4日,她与藏匿的家人被“绿警”逮捕。
1945年3月,安妮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死亡确切日期未知。
《安妮日记》为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的日记。这本日记记录了她在1942年6月到1944年8月为时两年的隐秘生活。1944年8月全家被绿警抓捕并关进集中营,次年爆发伤寒去世。日记中有安妮隐匿生活的详细记录,也有她对青春期自我的剖析,战争生活结束的美好向往,以及短暂却美好的初 恋。虽处于战乱中,安妮却依旧乐观细腻地观察生活,积极地面对战争局势。战后幸存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将安妮的日记出版,引起巨大轰动。《安妮日记》至今已被翻译为70多种语言,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电影也一举获得8项奥斯卡提名,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和奥黛丽赫本均为此书发声。安妮的故事影响力遍布全世界。
本书译自德国菲舍尔出版社最权威版本《安妮日记》,重现荷兰安妮博物馆馆藏日记原貌,书的末尾附延伸阅读二维码,扫码即可观赏30张来自荷兰安妮之家(Anne Frank Huis)的经典馆藏彩图,重现安妮生前照片和隐秘屋修复后原貌,全方位了解安妮在战乱中的隐匿生活,感受安妮纯洁直率的性格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体悟。
怀着与一个豆蔻少女聊天的心态看了这本书,然后被深深的教育,不一定是教育,应该是惊醒吧 回想起那个年纪的自己,还只会学习考试找妈妈。Anne Frank 过人之处不在于文笔,由于没看德语原版,文笔怎样也不好评判。 过人的思辨能力真是大部分成年人都望尘莫及的。 安妮是天才,...
评分I finished reading this book on the train coming back to Beijing, during which journey I can't cheer up for many reasons, but this book can't be blamed for my recent depression at all, to the contrary, I should say I can't admire this lovely girl more and ...
评分 评分“保留自己感觉和感情的历史,我等于活了两次,过去将会返回,而未来也就潜藏其中。” ——德拉克鲁瓦(法) 日记体作品的最大启发便是如题记所说,给予读者真实的历史感,将一整段不属于你的时空完整地呈现在你面...
真希望彼得是一直和你在一起的
评分1942年真幸福
评分两年的思想蜕变很大,自我审视和对感情的理智自愧不如。
评分全部的家长里短有意义,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有意义,女孩的隐秘心绪有意义,青春期的故作成熟有意义,磕碰与争吵有意义,情窦初开有意义,喜欢有意义,讨厌有意义…最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死亡面前都有意义。Ps:扫描书后二维码,得到的链接打不开。
评分任何困境中都有残存的美好。另:翻译很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