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杉,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2003-2015年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领域为中国美术史,近年尤致力于中国现代艺术史及视觉文化研究。
长城伫立于中国的大地山河之上,历千百年而巍然依旧。它不仅是古老的遗迹,更具有政治和文化的象征意义。20世纪之初,在帝制解体与列强入侵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抵抗日本侵略战争的过程中,长城逐渐从物质性的边防工程,转变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长城现代意义的观念转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与现代视觉图像的传播方式(摄影、漫画、版画等)有着怎样的具体联系?作者搜集近两百幅国内外的珍贵图像材料,在美术史和视觉文化的范围内讨论长城图像的生产与传播,以及民族话语如何通过图像得以有效表达,为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长城从图里唱到歌里,从原来人人喊着“拆”到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反转可以说很精彩了。以及当年的一些机缘巧合包装,才有了今天八达岭长城的盛名。 总体很赞,一点点小缺憾是作者前面有做一些简要的文献综述,但是太简略了,还是想从这本书里更多地知道其他关于长城研究的状况。
评分“现代意义的生成”和“图像之于观念的建构性效力”【顾左右而言他,多数材料不是为视觉文化的展开而服务,反而是图像不过作为一个引子。】文化民族主义的套路。
评分20190426 看过了。 1.对史料的收集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收集了不少,也收集的不错。 2.对材料的处理和驾驭能力一般,用了,但用的不太好,以不断的大段描述细节为主,每章都缺乏一条清晰的脉络。 3.关于材料的使用,想着是找一些每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来展开讲,但好像有点贪多,反倒弄的重点有点不突出。这点在自己写文章时要注意,最终的目的是整体效果最优化,材料的多寡、局部的效果都要服务于这个大前提,这点要记住。 4.长城伟大但已无用-民族象征-血肉长城,这个过程值得思考。 5.能指与所指,只有当所指空了后,才能赋予事物以新的象征意义。有点意思,但所有的都是吗? 6.第五章放进来讲好像稍微有点牵强。
评分资料真的太多了 (ノへ ̄、)
评分20190426 看过了。 1.对史料的收集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收集了不少,也收集的不错。 2.对材料的处理和驾驭能力一般,用了,但用的不太好,以不断的大段描述细节为主,每章都缺乏一条清晰的脉络。 3.关于材料的使用,想着是找一些每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来展开讲,但好像有点贪多,反倒弄的重点有点不突出。这点在自己写文章时要注意,最终的目的是整体效果最优化,材料的多寡、局部的效果都要服务于这个大前提,这点要记住。 4.长城伟大但已无用-民族象征-血肉长城,这个过程值得思考。 5.能指与所指,只有当所指空了后,才能赋予事物以新的象征意义。有点意思,但所有的都是吗? 6.第五章放进来讲好像稍微有点牵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