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晚年在爱达荷州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的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老人与海》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的地位,为他获得普利策奖(1953年)和诺贝尔文学奖(1954年)起了决定性作用。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他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人称“文坛硬汉”。他对美国文学及二十世纪文学的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志愿参加红十字会担任救护车驾驶员,在意大利北部战线抢救伤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亨利被炮弹击中受伤,在米兰医院养伤期间得到了英国籍护士凯瑟琳的悉心护理,两人陷入了热恋。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随意大利部队撤退时目睹战争的种种残酷景象,毅然脱离部队,和凯瑟琳会合后逃往瑞士。结果凯瑟琳在难产中死去。小说通过描述二人的爱情,吟唱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揭示了战争的荒唐和残酷的本质。
《永别了,武器》首版于一九二九年,是海明威早期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标志着海明威在艺术上的成熟。
一个生在和平年代的人,要去描述战时的残酷景色与人们的悲苦,就好比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希望作出一副精美的油画。虽不无可能,但也绝不容易。 那么,现今的人们若要去了解战争时期的惶恐,该如何是好? 前人的描述总是不尽人意、缺乏传奇性,而战争电影亦是孰优孰劣,...
评分 评分你究竟如何知道自己讨厌战争. 你会因为战地得到的艳遇而欣喜不已么. 你受过了哪些伤. 你爱过哪一国的女人. 我发现,当我喝第一瓶白兰地的时候只有20岁.. 从来就没有与生俱来就有人告诉你杀戮的本质便是战争. 直到一个智者告诉你那是灾难那是邪恶,你开始望而却步. 我开始...
评分海明威的书中,这是我看的第一本。上海译林出了海明威的文集,一共16本,本来很有全买的冲动,但理智告诉我还是先在学校借本来看看再说。凭借着直觉我借了这本《永别了,武器》。 开始看的时候心情是很轻松的,主角想必也一样,一个美国人,加入了意大利的军队,成为救护队的...
评分一个生在和平年代的人,要去描述战时的残酷景色与人们的悲苦,就好比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希望作出一副精美的油画。虽不无可能,但也绝不容易。 那么,现今的人们若要去了解战争时期的惶恐,该如何是好? 前人的描述总是不尽人意、缺乏传奇性,而战争电影亦是孰优孰劣,...
对爱情的描写就像是现实中没得到爱情的海明威的过分臆想 有些地方翻译不好
评分这个版本前面附了作家小传、全书概括、文本赏析,这是我最不喜欢的做法了…但孙致礼和周晔,这两位的译文,确实是需要亲身去看看的…
评分【藏书阁打卡2019-38】这是一本海明威自传体式的小说,小说的男主角亨利带有很多海明威自己的影子,比如说是军人,比如说在战场上受伤从身上取出许多散弹片,比如说经历妻子的难产…海明威把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和因为战争带来的那些对人生的怀疑、不安等情绪都写进了这本书。可能因为作家太想把自己的想法写得清楚,导致整本书看起来有点散漫随意,其实这是都是作家心里的活动,人的思想确实都是很碎片化的。只是可能跟《老人与海》风格还是有所区别,先看了前者再来看这本有点不习惯。
评分印象最深的两处:撤退过程中,宪兵抓住每个像军官的人,匆匆审问几句,拉去枪毙,一个被捕中校问,你知道什么是撤退吗?显然这帮养尊处优远离前线的人是无法沟通的;救护车司机倒在一颗不是敌军而是自己军队的冷枪下,一头栽倒,毫无尊严的没了生气,只因为这帮无能的友军已经分不出敌友了,他们向一切开枪。可那他妈的都是战时啊,和平时代怎么解释呢?
评分【藏书阁打卡】此前还读过海明威的长篇《丧钟为谁而鸣》,具体细节记不清了,不过相较而言,更喜欢《丧钟》里乔丹的(英雄)形象,又比较喜欢《永别》里亨利的(悲剧)气质,不过整本书读下来平平淡淡,特别对话部分(感觉有些话痨了),只后面的亨利和凯瑟琳让我几次忆起《魂断蓝桥》里的罗伊和玛拉的几段对白,(看了序才知道)所谓的“那种凝练、白描、纯净的艺术风格和运用‘冰山’原则”的段落是来的冲击力大点,特别结尾处。 ——“我要死了,”她说,然后停了停,又说,“我憎恨死。”(憎恨战争)3.5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