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西纪程

使西纪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嵩焘(1818—1891),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字筠仙,号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著作有《养知书屋遗集》《玉池老人自叙》《史记札记》。

出版者:朝华出版社
作者:[清]郭嵩焘
出品人:
页数:132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2
价格:3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5441309
丛书系列:清末民初文献丛刊
图书标签:
  • 近代史 
  • 晚清 
  • 郭嵩涛 
  • 中西文化 
  • 中国 
  • 历史 
  • 世界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清代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著作;

印发后即遭到保守派攻击,朝廷将其书毁版,禁其流传。

内容简介

清郭嵩焘著,是其从上海到伦敦五十天的日记后经由自己整理而成,全书分上下两卷,主要叙述了赴英途中的所见所闻,并掺入了个人感想,文中言到西洋也有两千年的文明,看到一些港口每天上百艘轮船进进出出却次序井然,不禁叹道:“条理之繁密乃至如此”。还盛赞伦敦:“街市灯如明星万点,车马滔滔,气成烟雾……宫室之美,无以复加。”从途经十数国的地理位置、异土民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到土耳其开始设立议会、制定宪法的改革,苏伊士运河巨大的挖河机器,“重商”对西方富强的作用,等等,日记中全都作了介绍,尽可能让国人对世界有更多的了解。

名家评论

筠仙(郭嵩焘的号)虽有呆气,而洋务确有见地,朝野却如此参毁奏谤,恐怕达官贵人从此皆引为鉴戒,噤声若寒蝉,中土必无振兴之期,日后更无自存之法,可为寒心。

——李鸿章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光绪二年郭嵩焘就任驻英公使,呼吁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却被指为“汉奸”。早在咸丰年间,郭氏曾向肃顺进言,直指清廷朝政腐败的根源既非法度太宽也非太严,而在于“颟顸”,也就是糊涂。可问题是官员都是通过严酷的科考万里挑一选拔出来的,他们本应是整个清帝国中最不糊涂的一群人。细想之,清朝的官员大致分两种,极少数是为公清明为己糊涂;大多数是给自己谋划得周详而在公事上糊涂。当然现在是新社会了,郭氏笔下“颟顸”的官员们,应该很难再找得到了吧。

评分

光绪二年郭嵩焘就任驻英公使,呼吁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却被指为“汉奸”。早在咸丰年间,郭氏曾向肃顺进言,直指清廷朝政腐败的根源既非法度太宽也非太严,而在于“颟顸”,也就是糊涂。可问题是官员都是通过严酷的科考万里挑一选拔出来的,他们本应是整个清帝国中最不糊涂的一群人。细想之,清朝的官员大致分两种,极少数是为公清明为己糊涂;大多数是给自己谋划得周详而在公事上糊涂。当然现在是新社会了,郭氏笔下“颟顸”的官员们,应该很难再找得到了吧。

评分

印刷不错 比起十年前出使的斌椿,郭的眼光明显高了不少。对西洋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和钦佩。 其实《使西纪程》引发朝廷争论、被清朝严禁出版的历史比其本身更值得探讨

评分

光绪二年郭嵩焘就任驻英公使,呼吁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却被指为“汉奸”。早在咸丰年间,郭氏曾向肃顺进言,直指清廷朝政腐败的根源既非法度太宽也非太严,而在于“颟顸”,也就是糊涂。可问题是官员都是通过严酷的科考万里挑一选拔出来的,他们本应是整个清帝国中最不糊涂的一群人。细想之,清朝的官员大致分两种,极少数是为公清明为己糊涂;大多数是给自己谋划得周详而在公事上糊涂。当然现在是新社会了,郭氏笔下“颟顸”的官员们,应该很难再找得到了吧。

评分

光绪二年郭嵩焘就任驻英公使,呼吁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却被指为“汉奸”。早在咸丰年间,郭氏曾向肃顺进言,直指清廷朝政腐败的根源既非法度太宽也非太严,而在于“颟顸”,也就是糊涂。可问题是官员都是通过严酷的科考万里挑一选拔出来的,他们本应是整个清帝国中最不糊涂的一群人。细想之,清朝的官员大致分两种,极少数是为公清明为己糊涂;大多数是给自己谋划得周详而在公事上糊涂。当然现在是新社会了,郭氏笔下“颟顸”的官员们,应该很难再找得到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