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第一章 亞當.斯密和馬剋思的相似之處
1.1 重新審視亞當.斯密
1.1.1 亞當.斯密: 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奠基人嗎?
1.1.2 亞當.斯密的學術背景
1.1.3 亞當.斯密對資本主義的批判
1.1.4 亞當.斯密對大英帝國主義的批判
1.1.5 亞當.斯密利用“看不見的手” 對抗資本主義的腐敗
第二章 新古典主義“邊際學派” 橫空齣世
2.1 新古典經濟學派推翻馬剋思的革命
2.1.1 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論
2.1.2 奧地利“邊際學派” 打齣革命第一槍
2.1.3 龐巴維剋的資本傢創造價值理論:迂迴生産理論
2.2 馬剋思學派的反擊
2.2.1 薩繆爾森對於迂迴生産再轉換的公開錶態
2.2.2 新古典學派的生産者均衡
2.3 現代生産函數的起源
2.3.1 剋拉剋的邊際生産力學說
2.3.2 羅賓遜對生産函數的批判
2.4 “看不見的手” 被拉入瞭資本主義陣營
2.4.1 哈耶剋的價格理論
2.4.2 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論
2.4.3 一般均衡的“帕纍托改進”
2.5 新古典學派創建瞭現代“微觀經濟學”
第三章 瓦爾拉斯均衡簡介和馬剋思中觀均衡理論
3.1 各層麵的經濟均衡
3.2 瓦爾拉斯一般均衡圖解
3.2.1 簡單消費均衡
3.2.2 簡單生産均衡
3.2.3 簡單供需一般均衡
3.3 消費均衡過程的數量分析
3.3.1 兩種商品的效用最大化
3.3.2 多種商品的效用最大化
3.4 生産均衡過程的數量分析
3.4.1 僅生産一種商品的情況
3.4.2 兩種商品的生産均衡
3.4.3 多種商品的生産均衡
3.5 一般均衡過程的數量分析
3.5.1 單商品均衡過程
3.5.2 多商品均衡過程
第四章 商品的價值與價格
4.1 價值與價格
4.1.1 商品的生産過程
4.1.2 生産與分配中的價值
4.1.3 生産與分配中的價格
4.1.4 價值與價格的不同
4.2 資本投入結構
4.3 剝削率與利潤率
第五章 簡單再生産
5.1 單一商品簡單再生産模型
5.1.1 再生産過程描述
5.1.2 單一商品的再生産均衡模型
5.2 與瓦爾拉斯均衡的比較
5.2.1 商品的價值
5.2.2 工人和資本傢
5.2.3 利潤率π =0 假設
5.3 單一商品簡單再生産案例
5.4 多商品簡單再生産模型
5.4.1 多商品下的簡單再生産參數
5.4.2 多商品下的簡單再生産模型
5.4.3 與瓦爾拉斯模型的對比
5.5 分部門的簡單再生産
5.5.1 生産部門劃分的重要意義
5.5.2 兩商品的分部門簡單再生産模型
5.5.3 兩商品的分部門的簡單再生産案例
5.5.4 多商品分部門簡單再生産模型
第六章 生産中的價值與價格
6.1 價格一定大於價值
6.1.1 案例(1): 單一商品
6.1.2 案例(2): 兩種商品,資本投入結構不同
6.1.3 案例(3): 兩種商品,資本投入結構相同
6.1.4 單一商品下的證明
6.1.5 兩種商品下的證明
6.1.6 多種商品下的證明
6.2 價格與價值成比例,當且僅當各行業資本投入結構相同
6.2.1 單一商品,不適用
6.2.2 案例(2): 兩種商品,資本投入結構不同
6.2.3 案例(3): 兩種商品,資本投入結構相同
6.2.4 單一商品下的證明
6.2.5 兩種商品下的證明
6.2.6 多種商品下的證明
6.3 剝削率一定大於利潤率
6.3.1 案例(1): 單一商品
6.3.2 案例(2): 兩種商品,資本投入結構不同
6.3.3 案例(3): 兩種商品,資本投入結構相同
6.3.4 單一商品下的證明
6.3.5 兩種商品下的證明
6.3.6 多種商品下的證明
6.4 剝削率和利潤率之間的關係
6.4.1 案例(1): 單一商品
6.4.2 案例(2): 兩種商品,資本投入結構不同
6.4.3 案例(3): 兩種商品,資本投入結構相同
6.4.4 單商品下的證明
6.4.5 兩種商品下的證明
6.4.6 多種商品下的證明
第七章 擴大再生産
7.1 分部門生産與生産擴大的計劃性
7.2 馬剋思的擴大再生産案例
7.3 馬剋思擴大再生産模型的穩定性證明
第八章 市場化的擴大再生産
8.1 市場化的擴大再生産
8.2 市場化的擴大再生産案例
8.3 市場化擴大再生産的模型錶述
8.4 價格體係下的市場化擴大再生産
8.4.1 資本投入結構相同時市場化擴大再生産的價格模型
8.4.2 價格體係下全社會資本總量增速穩定
8.5 資本積纍率和資本增速的轉換關係
第九章 市場化的不穩定性
9.1 兩部門資本投入結構相同時,擴大再生産無法進行
9.2 部門1 更資本密集時,規模一正一負,各自增速高於總規模增速
9.2.1 情況1,部門1 規模負數擴張
9.2.2 情況2,部門2 規模負數擴張
9.2.3 部門1 更資本密集時的市場化再生産總結
9.3 部門2 更資本密集時,規模大幅波動,每期正負切換
9.4 初始規模比例恰當時,兩部門可穩定增長
9.5 再生産的市場化與不穩定性
9.5.1 市場化再生産不穩定總結
9.5.2 再談計劃性與市場化
附錄一 新古典與再轉換
附1.1 新古典學派經典模型及其資本理論
附1.1.1 新古典學派經典模型
附1.1.2 經典模型下的生産理論
附1.2 再轉換模型及其對新古典理論的挑戰
附1.2.1 再轉換模型
附1.2.2 耐用機器模型下的再轉換
附1.2.3 再轉換下的新古典理論
附1.3 新古典資本定價的爭論
附錄二 綫性代數基礎
附2.1 嚮量和矩陣
附2.1.1 嚮量
附2.1.2 矩陣
附2.1.3 矩陣的轉置
附2.1.4 幾種特殊的矩陣
附2.1.5 矩陣的分塊錶示
附2.2 矩陣和嚮量的運算
附2.2.1 加減法
附2.2.2 數值乘法(數量乘法)
附2.2.3 嚮量的點乘
附2.2.4 矩陣與嚮量的乘法
附2.2.5 矩陣之間的乘法
附2.2.6 方陣的逆
附2.2.7 嚮量的綫性相關與矩陣的秩
附2.3 方陣的行列式
附2.3.1 行列式的定義
附2.3.2 行列式的性質
附2.4 綫性方程組
附2.5 矩陣的特徵值、特徵嚮量及矩陣的相似變換
附2.5.1 特徵值與特徵嚮量
附2.5.2 相似變換
附錄三 擴大再生産的解析解及其性質
附3.1 差分方程的解析解
附3.1.1 何謂“解析解”
附3.1.2 市場化擴大再生産差分方程解析解
附3.2 解析解的參數討論
附3.2.1 g1 和g2 的關係
附3.2.2 g2 與k1、k2 的關係
附3.2.3 pij之間的關係
附3.2.4 η2 =0
附3.3 市場化擴大再生産四種情況的穩定情況證明
附3.3.1 兩部門資本投入結構相同時,不能達成擴大再生産
附3.3.2 部門1 更資本密集時,規模一正一負,各自增速高於總規模增速
附3.3.3 部門2 更資本密集時,規模大幅波動,每期正負切換
附3.3.4 初始規模落在穩定增長軌跡上時,兩部門可穩定增長
附錄四 郎鹹平教授的學術成就以及郎鹹平教授在國際第一流期刊所發錶的論文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