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原义信将东京与欧美的城市做比较,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和美学的观点来描述东京的特质。巴黎和纽约是在从城市整体的角度进行思考后所做的城市规划,与其相比,东京是将各部分叠加起来而形成的城市。乍看之下,混 沌的过密城市——东京为什么可以达到如此程度的经济发展和文化革新呢?作者一边着眼于看似一片混沌之中所隐藏的秩序,将东京与西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做对比,一边思考新东京和新日本美学。
芦原义信(1918—2003),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1942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1953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历任日本法政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和东京大学教授,曾担任日本建筑学会主席、日本建筑师协会主席,1980—1982年担任日本建筑家学会会长。1956年成立建筑事务所,其设计代表作包括东京驹泽体育馆、银座SONY大厦、东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东京大学御殿下纪念堂、东京艺术大剧院等。1998年度日本文化勋章的获得者。著有《东京的美学》《街道的美学》《街道的美学 续》《外部空间设计》等多本著作。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首先,这本书应该起名为《我作为一个留过洋并热爱祖国的老年人对东京的蜜汁感受》。其次,对于这样的拼凑和章节的分布也是醉了。整本书可以减掉2/3废话提炼精髓,整本书的精髓就剩下前几篇的“水平”结构式建筑理念。这位大师的水平有点……
评分还未去过日本。对城市发展的分类研究颇有启发。有几个疑问待解答:1.既然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来解读东京与纽约的区别,东京和京都相比,谁更能代表东方文化里的城市?东京和京都的城市有什么区别。2.90年代到现在,东京的发展是否如书中的预测。3.东京的城市规划管理相关制度如何适应城市发展。
评分第一章作者的观点是精髓。 引发我思考的倒是,区别于西方石质建筑的东方木质建筑,其非恒久性是否暗示我们的城市建设内核并不应该是修旧如旧,而是常建常新,向结合本土风格优势的的更先进的新面貌发展?不过也可能只是新陈代谢的一种思想主张吧。
评分与城市的永续性和永恒性相比,日本人更希望城市能够不断变化,历久弥新。混沌之中也有隐藏的秩序。
评分书本身没意见,随笔合辑,写得比较简略。就是定价太贵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