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作家,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出版作品有:小说《告别香巴拉》;文化游“亚洲三部曲”,《印度,漂浮的次大陆》《三千佛塔烟云下》《骑车去元朝》;人物传记《一以贯之》;商业传记《势在人为》;历史游记《穿越百年中东》。
“帝国密码三部曲”: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
《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即将推出)
另有新书《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将于2019年9月出版,敬请期待。
豆瓣链接见→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454876/
————————————————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作者重磅新作。
读懂了中央帝国的统治哲学,就把握了中央帝国统治的思想根基。
葛剑雄,林达 ,余世存,张鸣,马勇,张广天,周濂,刘苏里,俞敏洪,李鸿谷,陈志武,骆玉明,李淼 ,郑培凯盛赞推荐。
本书以中国封建哲学为经,以现代政治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 至 晚清,划分神学谶纬期 、玄学自然期、三教开放期、经世致用期、道学封闭期、实学兴起期六个阶段,详细梳理中央帝国两千余年统治哲学的发展脉络,剖析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力图说明中国哲学的演化与封建帝国的统治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
中央帝国的哲学可以看作思想格式化与反格式化的历史,分为两个大的周期:第一个周期从西汉的儒教哲学开始,经过魏晋南北朝玄学的“反叛”、佛学的产生,直到隋唐三教并存、互相竞争才宣告结束;第二个周期从宋代一直持续到晚清,至今仍有影响,包括宋代道学体系的建立、理学的思想控制,明代心学的诞生及反思,清代实学的兴起及发展……
本书叙述的就是两大周期之中政府的格式化、民间的反抗,中国哲学为什么如此演变以及每一个在哲学史上留下姓名的学者的贡献。
本书特点
1、《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的作者郭建龙重磅新作,“帝国密码三部曲”之二 。
以中国封建哲学为经,以现代政治理论为纬,梳理中央帝国两千余年统治哲学的发展脉络,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剖析中国哲学的现实意义,理解政治与哲学互动的奥秘。
2、读懂了中央帝国的统治哲学,就把握了中央帝国统治的思想根基 。
为何东汉党锢之祸成为汉代权力哲学的分水岭?
唐代的佛教如何成为继玄学之后帝国统治哲学的接续力量?
王安石对科举制的改造,如何影响到明清文化的僵化?
……
洞悉大一统政府的统治逻辑,探寻历代王朝的治理秘密 。
3、本书的核心观点:中央帝国的哲学可以看作是思想格式化与反格式化的历史
中国哲学并非枯燥无味的思想集合,而是在历史跌宕起伏进程中的曲折发展,其间也充满了斗争、合纵连横和妥协,其间经历神学谶纬期(两汉)→ 玄学自然期(三国、魏晋)→ 三教开放期(五代隋唐)→ 经世致用期(北宋)→ 道学封闭期(南宋、金元)→ 实学兴起期(明清)等阶段。
本书叙述的就是过程之中政府的格式化、民间的反抗,中国哲学为什么如此演变以及每一个在哲学史上留下姓名的学者的贡献。
4、本书与传统的中国哲学史有两大区别:
⑴传统哲学史大都以春秋战国时代作为主要叙述点,而本书则从秦汉统一开始讲起,只叙述大一统时代到来之后的思想流变。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寻找中国哲学的现实意义,由于与现在都处于大一统时代,秦汉时期对现实的影响要比之前更加显而易见。
⑵传统哲学史以罗列每一派的具体观点为主。哲学家的许多观点都是类似的,读者也无法从中找到思想演化的轨迹。
本书则更加注重讲解中国哲学发展的来龙去脉,让读者可以看到中国哲学如何演化、为什么这么演化,理解政治与哲学互动的奥秘。
5、数十位学者、媒体人一致推荐
葛剑雄,林达,余世存,张鸣,马勇,张广天,周濂,刘苏里,俞敏洪,李鸿谷,陈志武,骆玉明,李淼 ,郑培凯 等数十位学者、媒体人盛赞 。
1、这本书展现了皇帝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儒家正统和士大夫政治的中华帝国几千年间权力与知识的纠缠、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汉武帝时期出现文化集权的第一次高峰,魏晋南北朝乱世民间思想的挣扎,唐朝盛世儒释道三教相互竞争又妥协形成的开放、多元且富有创新的文化,宋朝保...
评分 评分看一本有潜在营养的书,或许有这么四种功效: 1. 看内容,参考信息 2. 看问题,启发思考 3. 看表述,培养兴趣 4. 看回答,精进论证 这本《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在1和2上非常出色,在3上也很优秀。 我必须承认:作为一个喜欢理论的人,看到汉代就想放弃了,哪知道作者越写越生动...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后作者的又一力作,内容详实,推荐阅读。 历史虽千年,但抽丝剥茧,思想史凝练,多少都会让人有似曾相识感。
评分绕过百家,独辟蹊径,郭建龙要是写中华史,应该比沉浸在讲故事和文献综述的易老师更有独立的史观。魏晋部分没有沉到玄学里,有一种克制的美感。抬高考据派贡献的思想意义,是新论。不过,越到后面感觉写得越疲惫赶落,粗线条的概述和论断不断增多。章节内部前后衔接不流畅,老有倒车重复的阅读体验。叙述的诡计,技巧性地略过了对今古文经时间重合段的解释,不够实在。对唯物、无神和马主义的引申与比附,私货味儿太重。细节值得推敲的也不少,比如王充不一定是要迎合皇帝,也可能是避祸;《阐释与过度阐释》是三位学者的论争集,是否算艾柯写的书有待商榷;“一个叫蔡伯喈的人”,感觉不知道这就是蔡邕;还有许显纯成徐显纯之误;P82有脱字。完全不提百家,似乎也不能讲透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和性格,复杂问题还是遗憾地简单化了
评分明显看得出来有一些逻辑上的不连贯,可能有删减。和第一本财政金融史相比,要逊色一些。首先,统治思想史本身就是限制性学问,常人接触很难。其次,写历史的人往往不是统治者很难站位在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最后,可能是顾虑不敢写手法只写了内容,写了WHAT、WHY,但是HOW没怎么写。总而言之,这本书依然比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思想哲学史教材要好,不是简单的罗列123,跳出了书呆子的沉疴。
评分明显看得出来有一些逻辑上的不连贯,可能有删减。和第一本财政金融史相比,要逊色一些。首先,统治思想史本身就是限制性学问,常人接触很难。其次,写历史的人往往不是统治者很难站位在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最后,可能是顾虑不敢写手法只写了内容,写了WHAT、WHY,但是HOW没怎么写。总而言之,这本书依然比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思想哲学史教材要好,不是简单的罗列123,跳出了书呆子的沉疴。
评分看到汉武帝独尊儒术也就可以了,后边不过是流水账,既无中央帝国,也无密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