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家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

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作者:梁启超
出品人:
页数:560
译者:
出版时间:2000
价格:29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593501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梁启超 
  • 书信 
  • 家书 
  • 传记 
  • 家庭教育 
  • 教育 
  • 思想史 
  • 人物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读历史教科书时只知道梁启超是百日维新变法的倡导者之一,并在这场革命失败后逃亡海外,那时候觉得初高中的历史书对其做法有贬,其实教科书只是当朝当代的一种政治诱导,诱导我们按其历史价值观的逻辑去思考,但我今天看来这确实有害的,对于个人的认知,因为有太多我们...  

评分

评分

评分

发现家书能拉近我们和泰斗、伟人或者先烈的距离,我们初次接触到的一些历史人物往往是通过课本或者媒体作品,这些媒介大多都介绍这些人的政治、经济或学术等方面的历史活动,感觉很有时代的距离感,但是接触一些家书或较私人生活的作品之后,才感觉这些历史人物是活生生的在脑...  

评分

上课老师放记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第一集《父亲》,让我意外发现梁启超是个很有趣的父亲,于是找来家书一看。 1、他谈到不要孩子气,是要自己拿主意,而不依赖人。 2、“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某人不能立即进入大学,而看到同龄人心慌着急那才是孩子气了。不要紧,底子打厚...  

用户评价

评分

随手做的笔记都能成书了,这是第N次读。

评分

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梁启超堪称元气淋漓,而且非常豁达,从不怨天尤人,始终兴致盎然;二是后来几个较年长的子女都在海外,多数尚在求学,思顺夫婿周希哲也颇多坎坷,梁启超为了子女,几乎总是在汇款或筹款。人生不易,以梁之身份地位,亦不得不时时如履薄冰。

评分

吾于近人最服膺者当属任公。

评分

思顺必是贴心女子,盖任公能对她无话不谈,体己方能掏心窝

评分

吾于近人最服膺者当属任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