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內心的衝突

我們內心的衝突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作者簡介】

卡倫·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

德裔美國女精神分析學傢。被公認為是與阿德勒、榮格、蘭剋、弗洛姆等齊名的西方當代新精神分析學派的主要代錶。

1912年獲柏林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精神病醫院擔任醫師,1920年私人開業,並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任教。1932年移民美國。初期擔任芝加哥精神分析學院副所長,後遷往紐約重新開業,並在社會研究新學院任教。

霍妮是社會心理學的最早的倡導者之一,主張以文化決定論替代弗洛伊德的生物決定論,是精神分析學說的發展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她的重要著作有《精神分析的新方法》(1939)、《自我分析》(1942)、《我們內心的衝突》(1945)、《神經癥與人的成長》(1950),以及她去世被整理齣版的《女性心理學》(1967)等。

【譯者簡介】

過忻毅

一個有一定漢語功底的英語係畢業生,英語流利的基層工作者,略懂文言文的80後空巢老人。業餘曾獲China Daily微翻譯大賽周冠軍、某市古典詩詞創作比賽一等奬。多年的心理學愛好者,不考證、不從業,本書是在該領域唯一的成績——如果能算的話。

出版者: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作者:卡倫·霍妮
出品人:領讀文化
頁數:232
译者:過忻毅
出版時間:2018-11
價格:4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992581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精神分析 
  • 卡倫霍妮 
  • 治愈 
  • 文學 
  • 心理谘詢 
  • 外國文學 
  • 隨筆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我們內心的衝突》是卡倫·霍妮理論成熟時期的代錶作。由於生活環境的影響,我們做瞭很多違背本心的選擇和決策,於是産生瞭主宰我們人生的種種衝突。為瞭解決這些衝突,我們不但虛構瞭“理想化意象”自欺欺人,通過“外化”把責任推給他人,還基於不同的性格傾嚮發展齣一係列各不相同的防禦策略。但這些策略不但沒有消除衝突,反而使我們深感恐懼、焦慮和絕望,以緻在神經癥的道路上越陷越深。在書中霍妮討論瞭這些衝突的主要類型和它們的各種錶現形式,分析並歸納瞭各種相互矛盾的態度和傾嚮,指齣被這些衝突所擾之人旨在解決衝突的努力結果怎樣導緻失敗並陷入惡性循環,並提齣瞭解決這些衝突的建議和設想。全書專業而不刻闆,以女性特有的溫柔細膩將問題娓娓道來,讓我們得以第三者的姿態觀察自己,分析自己,從而改變自己,最終獲得內心的完整、成熟和安寜。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我们内心的冲突》是卡伦·霍妮的集大成之作,对其在精神分析领域的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总结。虽然当今心理学界流派纷呈、研究课题日益深入、使得精神分析学派已经不再独领风骚,但是这些大师们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依然具有宝贵的价值。 更重要的一点是,精神分析理论仍然...  

評分

《我们内心的冲突》是卡伦·霍妮的集大成之作,对其在精神分析领域的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总结。虽然当今心理学界流派纷呈、研究课题日益深入、使得精神分析学派已经不再独领风骚,但是这些大师们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依然具有宝贵的价值。 更重要的一点是,精神分析理论仍然...  

評分

《我们内心的冲突》是卡伦·霍妮的集大成之作,对其在精神分析领域的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总结。虽然当今心理学界流派纷呈、研究课题日益深入、使得精神分析学派已经不再独领风骚,但是这些大师们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依然具有宝贵的价值。 更重要的一点是,精神分析理论仍然...  

評分

我们大多数人的成长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面对这个充满威胁的世界,孤立无援的我们在成长中形成了一系列带有强迫性的策略,其中最主要的有亲近他人、对抗他人、疏远他人,对于正常人来说,一个人应该能对人让人、与人对抗并独处,三者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然而对于某...  

評分

我们大多数人的成长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面对这个充满威胁的世界,孤立无援的我们在成长中形成了一系列带有强迫性的策略,其中最主要的有亲近他人、对抗他人、疏远他人,对于正常人来说,一个人应该能对人让人、与人对抗并独处,三者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然而对于某...  

用戶評價

评分

說白瞭就是彆擰巴。

评分

我原本覺得我是疏遠型人格 結果我發現 我主導性的神經癥是疏遠型 如彆人靠近我或與我發生親密關係 我會變成攻擊性人格 如果我遇到瞭我想在一起的人 我又可能是屈從型人格.....反正我病的不輕....

评分

隻要還活著就有改變自己,甚至是徹底改頭換麵的可能性!漲知識瞭。

评分

沒有讀完。

评分

聽完瞭,我是把它當作編劇書來看的,我就喜歡寫這種擰巴的角色。 最後一節有一句,人格是可以改變的,不僅是兒童具有可塑性,我們都可以改變。 世界多美好哇 我也有好多癥狀,從小到大,不過也不算真的患者。 我想找的問題是抑製創造力和自卑情結的問題,這本書裏提得不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